《美国工厂》无疑是国内近期最火的电影之一。这部奈飞出品、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参与投资、讲述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国投资建厂的纪录片一经上线,就在中美两国引起巨大反响。
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曹德旺如何让一家美国废弃工厂起死回生,看到他遭遇的种种法律和劳工纠纷,看到中美两种制度、文化和观念的碰撞,看到美国人要实现所谓“制造业回归”有多难……
虽然是纪录片,却精彩不断,高潮迭起。
曹德旺这位知名企业家、慈善家,也因为这部电影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从放牛娃到慈善家
1946年出生的曹德旺祖籍福建福清,家里世代经商,曾祖父曾是福清首富,父亲解放前是上海永安百货的股东,后因为种种原因,家里变得一贫如洗。
因此曹德旺从小就过着清贫日子,9岁才上学,14岁时候被迫辍学回家放牛,后跟父亲一起倒过烟丝、卖过水果。
“小时候的贫穷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磨练……我的智慧来自生活上的磨练,而不是来自书本上。”曹德旺后来回忆道。
1976年的时候,曹德旺成为了家乡高山镇异型玻璃厂的采购员,这成为他人生一个重大转折点。
1983年,曹德旺将不断亏损的玻璃厂承包下来,他大力推行改革,打破“大锅饭”,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第一年工厂就赚了20多万。此后他带领企业转型生产汽车玻璃,苦心经营把企业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
曹德旺为人津津乐道不只因为他是“玻璃大王”,更因为他的慈善行为。
曹德旺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不认为赚钱本身就能确保幸福,家族的经历让他看清人生无常,财富飘忽不定,钱赚多了不一定幸福,而且守不住。他觉得只有把企业办得受人尊敬才有意义,除了商业成就外,就是要多做慈善,并将其视为礼佛的一种方式。
1983年,福耀玻璃厂还在亏损时,曹德旺就为自己的小学捐赠了第一笔2000元。历年来,从武汉水灾、闽南冰灾,到汶川和玉树地震、西南干旱,他都以个人名义捐赠,从1983年到2011年累积捐赠现金十多亿元,未动用公司一分钱。
2011年,65岁的曹德旺完成了一件大事:拿出3亿福耀玻璃股份(当时价值35亿元),设立了一家私人慈善基金会,并用父亲曹河仁的名字给它命名:河仁基金。
从2009年3月向主管单位递交申请,到2011年5月基金会正式挂牌,曹德旺用了整整两年,才说服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等几大部委。当时有人用戏谑的口吻说,在中国捐钱比赚钱还难。
尽管如此,河仁慈善基金会开创了中国基金会资金注入方式、运作模式和管理规则等多项创新,并成为当时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公益慈善基金会,直到3年后才被马云的慈善基金会超越。
克服困难
为家族树立传承样本
曹德旺一次性赠予河仁基金会3亿股股权后,河仁基金会对福耀玻璃持股比例高达14.98%,即便在家族基金高度发达的美国,这样高的比例也很少见。
(2011年5月,河仁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
事实上,曹德旺原本打算捐出家族持有的福耀玻璃股份中的70%来做基金会。当时,他的家族通过三家壳公司持有福耀玻璃10.8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4%。
在当时,个人捐出A股上市公司大笔股权设立慈善基金会,是从未有过的事情,牵扯很多问题,比如2003年出台的《财政部关于加强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通知》就规定,企业持有的股权和债权不得用于对外捐赠,《基金会管理条例》则规定无论是公募还是非公募基金,原始基金都必须为到账货币现金。
证监会则担心,大笔股权捐赠会导致上市公司实控人变更,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经营。因为按照曹德旺捐出60%股份的想法,福耀玻璃的大股东将变成河仁基金会,并触发收购要约(因为受让超过总股本的30%)。
而且按照当时的法律,这笔股权的受让将产生超过5亿元的企业所得税,尽管曹德旺捐股是非营利行为。
但因为存在上述种种不合理之处,曹德旺觉得更有必要设立私人慈善基金会,为中国的慈善事业趟出一条路来。
“我想用这个方式来影响、修改这个相关规定……国家应该创造各种条件来接受这类捐款,把富豪口袋里的钱捐出来。”曹德旺表示。
2009年10月,财政部发出了《关于企业公益性捐赠股权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允许企业用股权做公益捐赠。这为股权捐赠的大门开了一道缝隙。但围绕是否应为河仁基金而修法,各部门始终存在分歧,使得基金会迟迟不能成立。
之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曹德旺的股捐专门下了通知,允许他不必立即缴纳税款,而是在基金会设立后5年内分批缴纳。尽管曹德旺从内心认为做慈善不应该交税,还是做了妥协。
最终,为避免触及我国法律关于全面收购要约的相关规定,曹德旺将捐赠股份由7亿股改为3亿股。但曹德旺对福耀玻璃集团的控制地位没有改变,根据他草拟的捐赠协议,河仁基金会将在持有福耀玻璃公司股份期间,凡涉及公司大宗交易等公司事务时,将表决权让渡给曹德旺,由曹德旺代为行使表决权。
在实现家族企业股权捐赠的同时,保留家族企业控制权,曹德旺也为当时的民营企业家们提供了新的家族传承的样本。
实际上,早在2009年向国务院侨办提出基金设立申请时,曹德旺就表白:
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企业家大多即将退休,他们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是直接留给子女还是怎样,仍是未解的难题,自己把相当大一部分创业所得捐给基金会,能给企业家们提供一条可选的退路。
他觉得制度创新更有意义,是更大的善举。
儿子接班,深谋远虑
如今,美国工厂已经开始盈利,这不仅让曹德旺身上的压力减轻了不少,也为他的继承人能够更早接班创造了条件,因为《美国工厂》可能会是曹德旺的“谢幕之作”了。
同国内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样,曹德旺没有选择让职业经理人接班,而是一心要把企业交给长子曹晖。因此早在1989年高中毕业后,曹晖就被安排进入福耀玻璃,从最底层的岗位干起。
为了磨炼儿子,他还曾不顾曹晖的意愿,把他“扔”到美国读书,为此儿子6年没给他打电话。
对于为什么执意要曹晖接班,曹德旺回答得干脆:因为他是我儿子!
(曹晖和曹德旺的合影)
但曹晖在内心对接班一事颇为抗拒,2005年他首次担任总经理(这年他35岁),干了8个月便辞任。一年后再次出任总经理,这次持续了9年,2015年7月又选择离开,曹德旺的女婿叶舒被推到前台。
曹晖二进二出,实际上源于他不甘心做一个“守业者”,想自己出去创业,希望自己也能白手起家。
2014年,也就是辞任的前一年,曹晖就成立了三锋控股,出走当年又成立子公司福建三锋集团,从事汽车饰件、模具、服务等汽车配件领域。凭借出色的管理能力,曹晖将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
在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子女中,像曹晖这样独自创业并取得成功的并不多,人们掰着手指能数出来的,也只有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柳传志之女柳青、王健林之子王思聪这几个。
就在大家猜测女婿叶舒将成为福耀玻璃这家市值接近700亿元庞大帝国的掌门人时,2018年福耀玻璃花2.24亿收购了福建三锋。曹德旺表示,收购是为了曹晖接班福耀玻璃做准备,曹晖确定将接班出任福耀集团董事长,为避免三锋集团与福耀今后有关联交易,给曹晖接班造成麻烦,说服了曹晖将三锋集团并入福耀。
在《美国工厂》中曹德旺对付工会意志坚定,执行力极强;在儿子接班问题上,曹德旺展现出同样的坚持与韧性。
眼下,长子曹晖、女婿叶舒均已走到前台,福耀玻璃进入了二代接棒过渡期。从“福耀玻璃”漂亮的2018年年报看,福耀二代的企业治理水平很高,曹德旺的二代接班是成功的。
版权所属:家族办公室 - Family Office Tim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tt.top/archives/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