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次提到“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八大变化透露政策新动向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未来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1
深度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大变化

今年主要有八大变化:

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今年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下行原因的表述为“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相比去年多了体制性的表述。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已回落至6%,相比去年三季度回落了0.5个百分点。

会议提出,“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三期叠加”提出于2014年,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所谓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我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所谓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说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所谓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我们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

二、稳字当头,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会议指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稳字当头意味着稳增长更加重要,因为下行压力加大。

“在稳增长的大方向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力度会较为温和。此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意味着明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特征可能更为明显。”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

三、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

去年财政政策主要是减税降费+专项债提额,今年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

结构调整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都是优化支出结构,压缩后者,主要为了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因为目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且隐性债务化解压力大。

四、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

会议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总体来看,货币政策还是稳健略偏宽松的。

此外,货币政策表述从“松紧适度”变为“灵活适度”,可能有两个考虑:

货币总量还是保持稳定,至于什么时候增减,视具体的经济情况来调节,没有刚性指导政策;

现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同时国内面临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要兼顾的目标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让货币政策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对比此前,会议特别提出要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不能只依赖房地产和基建,因此要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投放。根据《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评估中已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纳入考核。

五、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

在12月初的政治局会议未提房地产后,本次会议对房地产的定调继续趋严。三年来,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表述从“完善促进”到“构建”,再到今年的“全面落实”,可能意味着长效机制已具雏形。

和2018年相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强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发展租赁住房。

六、三大攻坚战顺序调整

在前两年的会议通稿中,三大攻坚战的排序是重大风险攻坚战、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而今年的排序是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大风险攻坚战。毕竟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落下”,脱贫显得最为重要,重大风险攻坚战可能不止三年,往后可能还会持续。

七、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相比去年“结构性去杠杆”的表述,今年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意味着稳增长的重要性上升。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前三季度实体经济杠杆率分别上升了5.1、0.7和1.6个百分点,共计7.4个百分点。因此,要做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

财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杠杆率基本稳定预示可以小幅上升,但更多的是结构性加杠杆,即通过“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力图降低国企杠杆率,为扶持民企等高效部门促进结构调整可以加杠杆,为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适当增加政府杠杆率。因此,货币政策不会大水漫灌,货币供应量M2增速只与名义GDP增速大体匹配。

八、六大任务理念为先

相比往年的具体任务,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六大任务中,首先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会议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适应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

2
四大新表述透露中国经济政策新动向

一、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会议提出,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表示,“大变局”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全球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局部风险无处不在、层出不穷等。在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看来,“世界大变局”还表现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以及

新科技革命影响持续显现,技术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焦点等方面。此外,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经济前景不明也是诸多变数之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变局与压力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绝佳契机。把稳定经济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有机结合,增强系统性和协同性,是应对变局的重要手段。

二、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

会议提出,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称,所谓“系统论”首先关注的是整体目标,如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其次是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统筹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使各部门及利益相关方在制度框架下共同解决发展问题。此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是“系统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无论是解决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问题,抵挡下行压力,还是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系统思维都不可或缺。从系统论出发,意味着今后中国制定各项政策将增强大局观念,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高政策协同性,而不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意味着要把局部问题放在全局的高度去分析和解决,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三、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

会议提出,必须善于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奋勇拼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在人力资源、技术水平、资本利用率、市场拓展等方面,中国经济蛰伏的潜能相当多。例如,因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创新领域还有相当多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但供给没有完全跟上,市场还蕴含大量潜能;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如何在全球市场上进一步发挥作用,也有不小空间。

刘元春称,要释放这些潜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当务之急,也是根本之道。

张燕生也认为,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应成为今后中国深入推进改革的重点。

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领域

会议明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贾晋京表示,“乘数效应”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基础资金投入后能产生多大的效益。当前,中国经济有大量新动能,引导资金投向具有乘数效应、具备高增长潜力的领域,而非那些投入高、产出低的领域,将更好发挥资金效用。

3
全文中29次提到“稳”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关键词是“稳”,仅“六稳”一词就有三次提到。

“六稳”的具体含义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该词提出于2018年8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的中央层面会议仅2019年4月没有提及“六稳”(可能与当时经济超预期有关),其他历次会议均强调“六稳”。

除“六稳”之外,“稳”字还涉及诸多方面,举例而言:

1、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这一提法较以往的“去杠杆”或者“结构性去杠杆”有所弱化,即更强调“稳杠杆”。2019年以来,中国宏观杠杆率是持续上升的,2018年12月为243.7%,2019年9月已经上升至251.15%,主要原因是中国必须保持社融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否则经济下行压力会持续加大,而社融增速高于名义GDP必然会导致杠杆率上升。

因此,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现阶段更合理的可能是“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变化基本稳定”,即在经济下行期,允许杠杆率缓慢的上升,而当经济企稳回升时期随着名义GDP的增加,杠杆率会相应缓慢下降。

2、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这是中央层面对于房地产的最新表述。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在2018年为“房住不炒”、“因城施策”,2019年沿用了这两个提法,同时增加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该提法是2018年住建部提出的,此次上升到中央层面。

该提法的含义是,政府并没有打压房地产,而是仅仅打压“炒房”,政府并不希望房价大涨,但是同样也不希望房价大跌,房地产的“稳”是中国经济和预期稳的重要内容。

2020年仍然不会看到房地产调控的全面放松,这与2008年以来的历次稳增长都有本质区别。以往房地产都会在经济下行期被当做稳增长的利器,而此次政府不搞强刺激、不希望重走老路的态度非常坚决和正确。维持房地产高压无疑会增加稳增长的难度,但是却可以提高稳增长的质量,更有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同时可以避免重演日本、美国因房地产导致经济危机的可能。

3、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层面,提到猪恐怕是首次。我们认为其有两个含义:

第一,猪价确实已经影响非常大,目前CPI高达4.5%,剔除猪肉不足2%,猪肉价格的暴涨已经成为居民生活成本的重要负担,从民生角度,稳定猪价的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政府非常清楚,猪价的核心是生猪生产的问题,是供给侧的问题,具体而言是非洲猪瘟、猪场标准提高的结果,而不是需求过热或者货币政策的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加快生猪生产,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紧货币。

文章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中新社、海清FICC频道

版权所属:家族办公室 - Family Office Tim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tt.top/archives/5339/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的头像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