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经济怎么走?多位首席大咖“吵”翻天了

2019年即将过去,2020年正向我们走来。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将有怎样的表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如何发力,物价走高还是走低,这些都直接关系着企业和家族的投资。近日,多家投资机构的首席经济师,发表了自己对明年中国经济的看法。

1
困境中亦有希望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国内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业绩数据已经连续五个

季度负增长,这说明整体的企业盈利状况肯定是不好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盈利增速11月份也是10%的负增长,表明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存量经济不好,增量经济对存量的拉动又不够的一个阶段。中国经济增速下行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但不会步入全面通缩或全面通胀。

对于GDP(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数据预测,李迅雷认为只要2020年能够达到5.9%,就可以实现到2020年完成十年翻番的目标,应该没有太大难度。货币政策方面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小幅多次降息,小步快走。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维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政策上还是会通过改革、调结构来促进经济的健康增长。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称2020年周期性因素会出现好转,下行速度会比19年放缓,周期性因素来自于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回稳,但结构性下行因素仍会维持。他预计2020年中国GDP增速将从2019年的6.1%降至5.9%,主要拖累因素是消费和房地产投资,汽车制造业、服装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则可能出现短周期的回升。

原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现任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去年以来的本轮经济下行过程中,决策层对于短期保增长仍然高度重视,货币政策方面两次实施全面降准,三次对部分中小银行定向降准,三次下调LPR,公开市场操作也始终发挥作用。财政方面,截至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基建也是动作频频。

他认为2020年仍将延续目前的政策思路,遏制房地产高杠杆风险,基建投资将以通信“新基建”为主要发力点;货币政策将协调稳增长与降成本的关系,并逐渐从数量调控为主转变为价格调控为主。2020年是改革的关键之年,短期稳增长和长期促改革之间存在取舍,核心仍然是通过对外开放、加大创新研发等途径提升效率。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受境内外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2019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GDP增速已经从去年全年的6.6%下降到今年三季度的6.0%;2020年中国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潜在经济增速还将继续下行,通胀压力上升,政策宽松空间进一步缩小。预计政府会将GDP增长目标由今年的“6%-6.5%”下调至2020年的“6%左右”,明年经济难言见底,全年GDP增速有较大可能破六至5.8%左右,“新周期”还遥不可及。但困境中亦有希望,若适度放松货币财政政策,促进有效投资,同时清除一些积弊,推进以市场化为核心的结构改革,大力推进开放,2020年的下半年或可柳暗花明,为2021年的稳定复苏铺垫基础。

2
稳增长仍是政策主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2020年是“决胜之年”,是“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实现的一年,三大目标将全面“收官”,稳住增长至为关键,预期逆周期调节政策将围绕着明确的支点进一步加力和聚焦,财政及货币政策将继续逆周期调节的步伐。财政赤字率或将提至3%,利率方面或“价量并举”,价格层面预计MLF利率还将下调15-25个基点,带动LPR利率较目前水平下降20-35个基点,数量层面准备金率预计下降100-150个基点,基础货币投放工具有望优化,与财政政策形成“合力”。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也认为,2020年是两个翻一番目标的收官之年,稳增长将是全年的政策主线,可能围绕以下几点推进:一是专项债扩容,并引导投向基建领域,所募集资金部分用于重大项目的资本金,政策性银行也会加大对基建项目配套资金的支持;二是“房住不炒”的调控基调不会变,但在“因城施策”框架下,2020年将有更多城市变相放松,针对房企融资的监管可能也不会进一步收紧;三是消费在稳增长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角色,汽车和地产竣工产业链这两个是重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称,海外经济放缓拖累中国经济外需,叠加国内融资环境压力,拖累国内民间投资意愿等,2020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相对大;但明年是“十三五”的收官年,以及每年需要保障新增1200多万就业岗位,面对外需放缓压力,管理层有望适度加大逆周期调节政策进行对冲,明年基建投资与制造业投资改善可期。

周茂华认为,2020年央行政策稳健基调未变,仍将数量为主、价格为辅,并且数量型工具以定向为主,一方面,避免过度宽松流动性催生资产泡沫,导致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提升政策效率。为避免降息对楼市调控与汇率稳定构成掣肘,央行更多通过改革手段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与LPR利率报价有一定调整空间,但预计幅度与节奏谨慎。

3
CPI或高于4%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梁红预测,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外需不确定性有所缓解,内需增长仍面临压力,2020-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可能从2019年的6.1%放缓至5.9%和5.8%。2020年CPI均值可能升至3.8%,而在2021年回落至1.2%。未来2-3个季度不排除CPI接近、甚至高于4%的可能性。利率方面,LPR可能于2020年下半年下调40个基点、2021年上半年再下调30个基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总财政赤字率明年可能扩张1个百分点左右,主要由地方专项债再扩容实现。基于对贸易谈判与货币政策路径的预测,人民币汇率或将窄幅波动、先扬后抑。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从历史数据看,猪肉价格上涨本身并不能带来货币紧缩,本轮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带来CPI快速上行,但当前经济仍有下行压力、PPI还比较低迷,外围风险也并未消除,预计政策对通胀的容忍度会提高,结构性宽松可期。财政政策有望继续稳增长,保持积极。预计逆周期调节的政策会“两步走”。2019年四季度到2020年一季度,总量政策的确受限,但结构性逆周期政策仍然有望持续支持经济。而到明年二季度后,总量政策有望再度打开。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测,2020年一季度,CPI同比增速很可能突破5%,而CPI的增长会带来两个影响,一是消费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二是货币政策的操作上很难宽松。

4
投资建议

中泰证券李迅雷认为,尽管宏观经济并不乐观,但资本市场的机会依然存在,这些机会更多是结构性机会,而不是趋势性机会。原因是,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到了一个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在增量经济下,资本市场会表现为普涨行情,是鸡犬升天的特征,而存量经济则是此消彼涨,结构优化。具体到行业选择,他看好大消费,因为中国总体来说还是处在消费升级的阶段,环保、健康、养老等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此外,随着产业转型,新兴产业会往上走,信息技术产业体量的增速很快。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认为,通胀一定是2020年投资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春节之后市场对通胀的预期还是比较悲观,那么明年年初的时候,投资需要更谨慎一些。他认为2020年有“六大确定”:春节前后通胀是确定的;中长期利率下行的方向是确定的;外资持续涌入是确定的;中国居民资产从房地产向其他资产配置是确定的;再配置带动机构化进程的加速,资产频谱向中间地带扩容,资产证券化是未来方向。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2020一季度是需要相对谨慎的阶段,而二、三季度股票资产将开始走强,至四季度时有望迎来债权资产的配置时机。从投资主题来看,要把握全球贸易格局和对产业链的影响,可重点关注进口替代、自主可控,房地产后周期产业链,以及库存周期从“去”到“补”阶段中的结构性高景气行业。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称,明年可关注所谓的龙头股票以及周期性股票估值修复的机会,利率债的机会并不大,信用债则要配置高等级的信用债;房地产市场可能在明年会出现一线城市边际上的价格区位反弹。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认为,美联储可能在2020年第一季度再启降息,这增加了市场的宽松预期,此外MSCI或将在明年2月底公布再次提高A股纳入因子的计划,利好A股市场。2020年2月至3月或将迎来政策宽松窗口,带动A股市场出现新一轮上涨行情。配置方向上,5G应用、新能源车电池等将是2020年的热门投资主题。他也提醒,截至2019年10月,股票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为37%,达到了历史高位,从经验看年收益率中位数达到30%以上后,股票型公募基金次年大多较难维系类似的收益水平。

版权所属:家族办公室 - Family Office Tim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tt.top/archives/5308/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的头像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