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共投堪比暖男——又长情又不着急套现,私募股权业表示压力山大

家族办公室之间的共同投资已逐渐成为趋势。这种投资方式不论在资金规模,或是投资效率,乃至资源整合上,都相较于传统的私募股权基金有着一定的优势。

拥有天文数字级资产的FO(家族办公室)的一举一动都会对金融行业,特别是私募股权机构带来巨大影响。随着越来越多FO涉足直接投资,FO间共同投资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之后,传统私募股权基金面临日益增长的转型压力。

为保护家族隐私,大部分传统欧美FO都不会直接介入各类投资交易,而是以基金投资者身份投资。然而,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让以往依赖专业投资机构的家族蒙受不小损失,这便催生了FO的策略转变,他们更为积极地涉足直接投资,获取充分的投资控制权。

根据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第13界年度另类投资调查,在开业六个月的私募股权及对冲基金中,来自FO的资金占到了投资总额的19%。也就是说,随着FO的投资策略转变,那些规模较小的初创基金将面临更大挑战。

  • FO为何选择共同投资?

传统基金业2/20的收费模式,每年2%资金管理费加上20%投资收益佣金,可以说足以让FO萌生退意。不过直接投资成本也不低,不仅前期投资分析成本不菲,还要加上投资过程中持续的管理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人力有限的小型单一家族办公室,难以有效完成各类繁复的尽职调查。这都让很多已经动心的FO最终没有直接投资。

共同投资刚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多个家族共同参与,不仅是汇集了规模更大的资金池,同时也能整合各家族的资源和优势。尽管FO经理可能无法像资产管理经理那样,对于具体的私募股权项目有着充分全面的理解,但在多个FO的协同监督之下,便能真正了解这些投资标的。

在整合资金、集中更多不同专长FO专员之后,FO的共同投资便能更为有效的利用各方资源,提高投资效能,在交易谈判中获得更多筹码。

目前,不仅是FO,同意采用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会和大学捐赠基金也都涉足共同投资策略。最新全球性调查发现,已有超过四成这类机构投资者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共同投资。如加拿大安大略市政雇员退休系统(OMERS)已表示,将在未来几年全部退出占其资产总额约10%的各类私募股权基金,转由该退休基金内部经理牵头进行各项私募股权共同投资。

  • 私募股权基金牵头的共同投资

整体而言,私募股权业还无须太过担忧会被直接摒除在投资之外。在目前这种市场资产充裕、优良投资项目稀缺的状况下,投资机会不会一直等待FO的介入。虽然FO可以组成“投资俱乐部”,组团进行直接投资,只是这种松散结构很难把握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

首先,即使会员FO都有着广泛社交网络,他们仍难获得足够广泛的投资信息。为了保护隐私,FO往往不会公开资产组合或宣扬自己的投资偏好。这就使得寻求融资机会的中等规模私营企业无法直接向FO提供投资机会。

其次,投资俱乐部难以立即做出投资决定。哪怕投资俱乐部已经找到足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立即通知FO,但各家族的投资偏好未必统一,各方商讨后,或许还要提出共同投资的具体条件。要是各家成员家族还需协调各自不同的投资条件,往往就已经错失投资机会。

这种情况下,拥有强有力领导人的紧密投资团体便能发挥优势。也就是说,私募股权机构拿出一部分自有资金,同FO组成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原先的基金经理成为了普通合伙人(GP),FO则为有限合伙人(LP)。这种模式同样可以降低资本管理费用,让参与其中的家族办公室拥有更多投资控制权。

源自欧洲皇室时代,为德国知名家族四支不同后裔管理资产的汉堡家族办公室(HFO Gmbh)已经改变原本委托基金经理管理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由公司内部的另类投资基金经理(AIFM)组建八个有限合伙基金,专门用于共同投资中型规模企业。

在私募股权公司和FO的共同投资模式之下,由私募股权公司公开出面,大大拓展了投资信息的收集渠道,又保护了FO的隐私。同时,机构级的专业团队弥补了FO无法独立完成复杂尽职调查的缺陷。不过,在实践中这种模式并非尽善尽美,有些家族就有抱怨私募股权公司给的决定时间非常有限,无法自行调研目标企业。有时又会受到有限合伙基金规模限制,无法参与收获更为丰厚的大型交易。

  • 共同投资同样惠及目标企业

由Family Office Club进行的全球调查发现,FO共同投资更热衷于较小规模的投资。该类交易中有46%规模在50万-500万美元,500-1000万规模的占13%,15%投向1000-2500万的交易,2500万到2亿区间吸引了12%的投资,剩余14%为更大规模投资。

也就是说超过一半以上的FO共同投资是针对那些中等规模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度过初创小企业阶段,但还未达到可公开融资的行业龙头地位,尴尬之处在于一般商业银行的信贷又难以支持其进行大规模经营扩展。

对于还没上市的私营中型企业主来说,能够找到合适的FO作为投资者,不仅仅是获得经营所需资金,或许更是一条超越瓶颈的捷径。很多FO的原始财富就来自家族企业经营,在财富积累过程中也为家族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社会资源。只要善加利用,这些战略级投资者便是撬动中型企业快速扩张的最佳杠杆。

与普通私募股权基金追求快速高收益不同的是,或许这些FO并没有那么急于套现投资。基金公司需要有出众的回报和良好的资本流动性以招揽更多新资金。但很多家族投资却可持续更多年,只要有稳定的发展前景,他们甚至还会为目标企业提供更多流动资金。因此,标的企业的管理层可以从容实现更为长期性的策略发展。

相比职业投资客,家族第一代们往往更能理解创业者们割舍自己创业成果时的心情。这份共鸣或许还能帮助标的企业更为顺利的跨国上市或整体出售过程。

版权所属:家族办公室 - Family Office Tim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tt.top/archives/5296/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Family Office Times, Lynda.Zeng的头像Family Office Times, Lynda.Zeng编辑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