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 百年李善人家族,一代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史

李善人,天津八大家族之一,北方民族资本家的重要代表,以善闻名。源于书香,发于盐业,兴于官商,盛于资本,挫于军阀,折于日寇,衰于离析。跌宕起伏的百年家族,反映出民族资本的兴衰史。

传承家族智慧,解读家族格局。从本期开始,FOTT家族研究院将陆续推出一系列重要家族故事。这一期,我们将重温天津荣园主人李善人家族的传承智慧及民族资本史。从晚清皇帝到三位民国大总统,都与天津荣园有着深厚渊源;从书香门第到盐商巨贾,李善人家族的慈善文化渗透到整个商业帝国中;从实业资本到金融资本,李善人家族走过了民族资本家风雨传奇的百年历史;从富可敌国到风雨飘摇,李氏家族最后将十几家企业和园林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李氏家族百年传承的历史,民族资本的跌宕起伏,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命运,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历史隐藏着许多启迪未来的智慧。FOTT家族研究院独家采访了李氏家族多位后人,并查阅了大量资料,以专业视角剖析其家族智慧与传承理念。

李氏园林“荣园”的前世今生

始建于 1863 年的荣园,是仿照西湖园林设计而来。它是天津唯一一座被完整保留下来的私家园林,也是盐商构建园林的封笔之作。解放战争时期,荣园被征用为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要地,挖战壕、建掩体,破坏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李善人家族化名李岐美,把丰富的藏书和占地 300 多亩的荣园,捐给了国家。1951 年,重新修缮后的荣园,更名为“人民公园”。欢迎订阅《家族办公室》杂志

1954 年,毛泽东为荣园题书: “人民公园”,这也他唯一一次为公园题书。

占地300亩左右的荣园,仅仅是李善人家族曾经拥有的一个园子。

就像《红楼梦》里“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所描述的京城四大家族那样,民国史料对天津八大家族也有记载,“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

李善人家族是天津八大家族之一,以善闻名。但他们真正的贡献,是作为中国北方民族资本家的代表,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挤压下,奋力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向前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民族资本家的扛鼎人物。

传承 | 百年李善人家族,一代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史

第三代李善人李颂臣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李善人家族产业有多大?启新洋灰、耀华玻璃、华兴纱厂、北京自来水公司、津浦殖业银行、北洋水火保险公司、斋堂煤矿、开滦矿务、门斋铁路……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企业,都有天津李善人家族的投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曾经递给李颂臣一支烟,以示对民族资本家的尊重,这支烟被李氏家族放在一个特制的架子上。

积善行德:成就家族精神凝聚力

传承 | 百年李善人家族,一代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史

FOTT家族研究院解读
李氏家族可以寻找到的家族识别系统,是“延古堂”;但真正作为社会所认知的识别系统,是“李善人”。

发自内心的善良,不求回报的善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传播和信用背书,助力李氏家族迅速跻身社会核心,并为大众所熟知。甚至到了社会动荡期间,多年积善成为了整个家族最好的护身符。慈善为人最终成就了李氏家族最大的精神凝聚力和家族识别系统。

李家有“善人”之称, 始于七世李春城。他辞官居家,创办了寄生所、御寒社、义塾等慈善机构,名闻津门。其子李士铭秉承父志,又创办保生社、救生会等机构, 捐资修建文吕祠、千福寺。李士铭长子李颂臣组织过中国慈善会、天津慈善事业联合会,担任过天津备济社、积善社、明德慈济会董事。

李善人家族的善举,是从自发的家族善意、家族善行,逐渐发展到有规模有管理的社会善行。

当年李春城的太太,人称李八奶奶,一生行善信佛,乐善好施,被各地庙宇尊为施主。家里给她做了许多小牌子,写着被子、棉衣、米面等,李八奶奶到穷人家,看见没有被子、揭不开锅的,就放一个牌子,让穷人到家里去领。

当时各地逃难到天津的难民讨饭讨到李家,李家均予救济。后来难民太多,又在东南城角草厂庵开设“李善人粥厂”,收容乞丐。清末民初琵琶艺人“于瞎子”把李善人家的行善故事编到“天津八大家”的唱段里,“李善人”名号从此不胫而走。

传承 | 百年李善人家族,一代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史

天津李善人——李春城的长子李士铭(李子香)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山西大旱,粮食绝收,但国库空虚,拿不出银子赈灾,光绪帝焦虑。李士铭上奏折称,赈济山西灾民,不用国库出钱,可在李家盐引龙票上略加盐税,用此款赈灾。光绪帝批准奏折,在李家盐税中每斤增加四文钱,共加税400万两,李家迅速预支200万两白银赈灾。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当时河东一带村落被大火焚毁,妇孺逃难,无处栖息,李春城的长子李士铭在城内寄生所、贡院等处收养5000余人,并设施医局,防治瘟疫。

这次善行,用李家的能量,化解朝廷焦虑,解决社会需求,为李家的扩张奠定了极为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敢为天下先:

从书香门第到大资本家

传承 | 百年李善人家族,一代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史

FOTT家族研究院解读
不拘泥的眼界和格局、尊重他人的人本意识、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是李家代代相传的家风之一。清末民初,当官、读书和经商,最能够接触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沿。李家能够及时转型,从依附朝廷的盐商转化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本家,不难让人联想到当下地产商、石油等传统企业与新兴产业的区别。

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由脱骨于陈腐的先进生产力,以及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变革所推动。李家当时力求适应并追逐先进生产力,但晚清的封建约束、军阀敲诈和后来的日军入侵,以及国民党统治下的官僚资本,将民族资本家挤压在扭曲和狭小的空间生存。欢迎订阅《家族办公室》杂志

书香门第,是李氏家族的根基。李家二世李大纶远行走出昆山,进入晚清财富最集中、最垄断的盐业,是李氏家族发展的第二个根基。后人渐渐进入官场,是李家迅速发展的第三个根基。百年沉淀之后,李氏子孙开始在资本领域大展拳脚。李氏家族发端于江苏昆山,始祖李麟公家贫多病,“闭门著书,教授生徒,发科者甚众”。李麟公次子李大纶满腹经纶、善琴棋书画、精通医学,与长芦盐运使是总角之交。

机缘巧合之下,李大纶治好盐运使家眷的病,长芦盐运使请他做了盐运署差使。李大纶于是在天津城户部街买了一所房子,安居下来,李氏家族逐渐人丁兴旺。

李氏一族长居天津,直到第六代在城东二道街东口冰窑胡同另置房产。冰窖胡同李宅共有八个大四合院,雕梁画栋, 富丽堂煌,但此时李家的标识还仅仅是一个富商。

真正使李家兴旺的,是七世李春城、八世李士铭、九世李颂臣等爷孙三代。他们凭借敏锐的商业触觉以及敢于开拓的勇气,将李氏推向鼎盛。

李家自七世,即第一代李善人开始,实现了家族的量变到质变。李春城曾官至刑部河南司监管直隶督催所事务,后开始经营盐业。李春城虽为官不长,但有官场经验,比众多盐商要看得远。经过他打理,李家10年间迅速跻身天津盐商的前列。

李春城也开始经营商铺地产,李家迅速成为当时的大房产主。除了冰窖胡同的宅院外,李家在其他各处经营的房产超过1200间,园林(荣园)水岸亭阁300亩,藏书数万册。

李春城长子李士铭开始真正进入亦官亦商时期,接触和介入大量社会资源。子孙政商并举,甚至有了行武出身。及后至民国,李家淡出官场,以经商为主。

据李家后人介绍,李家的资产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盐务和房地产经营为基础,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快速扩张;

第二阶段,以李善人二代李士铭、李士鉁、李士钰及三代李颂臣、李赞臣、李益臣为代表,融入现代金融活动与投资新兴实业,改变了原有的票号、银号的传统金融模式。

晚清时期,李家产业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盐业经济转向工业、金融、贸易等新型业务,与外商、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李士钰、李赞臣曾相继出任清末第二大私营股份制银行津浦殖业银行总理,李颂臣曾任津浦殖业银行总董。

第三阶段,是由金融资本转向产业资本。

李家以李颂臣为代表,认购大量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股票,成为公司大股东。并陆续投资启新洋灰公司、耀华玻璃公司、华新纱厂、北京自来水公司等一系列新兴实业,其中很多在当时都属华北乃至全国一流的企业。李家积极参与投资与经营,并在其中担任董事,成为这些企业的大股东。

风雨飘摇,衣钵传承遇困境

传承 | 百年李善人家族,一代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史

FOTT家族研究院解读
家族财产的传承发展和风险规避,是李家的弱项。鼎盛时期的李氏家族,并没有做好合理的财富规划,危机来临之前,虽然李家已经介入金融产业,但也没有提前设立家族信托。不断受到冲击的李氏家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通过十兄弟分家析产,分散风险以利后人延续,但这些资产基本上都还是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篮子里。如果能够如荣毅仁家族分散海外布局,或有海外信托,无疑将更有利于家族长治久安。

纵然李家资本迅速扩张,在动荡的社会里,资本家实力再强,也难以承受军阀敲诈、牢狱之灾、官僚资本挤压、日军入侵等接踵而来的打击。

从1924年开始,李家多次受到军阀敲诈勒索,家产损失过半,不得不迁往英法租界躲避。此时盐务所得枯竭,经营的企业商号又相继萎缩,各项善举只出不进,李家开始走下坡路。1929年,财力枯竭的李家“宝字辈”十兄弟,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分家析产,各立门户,大家族开始瓦解。

其实这时李家根基仍在。虽经两次军阀敲诈元气大伤、政府收回盐引断了盐业的主营业务,但李家这时已基本上转向投资矿山、铁路、办实业,勉强可以维持。如果能渡过难关,凭借李家初具格局的产业根基,完全可能再次完成资本积累和产业延伸,重振雄风。欢迎订阅《家族办公室》杂志

传承 | 百年李善人家族,一代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史

李颂臣的女儿李家容(右),人称二姑奶奶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1937年天津沦陷,盐务停办,李家参与的银行被日方勒令关闭,加上之前门斋铁路又有一段道路因为经费紧张而建设粗糙,时好时坏,影响了斋堂煤矿的生产,日军占领北京后斋堂煤矿完全被日方控制,诸多压力下李家不得不卖房卖地,断臂求生。未料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控制了整个经济命脉,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物资缺乏,令李家难以为继。

与李家命运共生的这座私家园林“荣园”,见证了李家百年兴旺,接待过无数达官显贵,最终在风雨飘摇的历史中,艰难蝶变。

“李家在海外还有资产吗?”

FOTT家族研究院希望能够寻访到李氏家族资产延续的蛛丝马迹。

李家后人避而不答。文革期间,李氏家族被破四旧的红卫兵抄家,后来发还被抄之物,香炉佛像等仍在,首饰字画等不知去向。

千金尽散,唯诗书之气存根脉

传承 | 百年李善人家族,一代民族资本家的兴衰史

FOTT家族研究院解读
诗书传家是李家发迹的源头,是李家兴盛的重要元素,也是李家得以传承的重要根脉。

李家从始祖开始就博览群书,子孙更是人才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官、商、书相互支撑,互为表里。李家源于书香,发于盐业,兴于官商,盛于资本,挫于军阀,折于日寇,衰于离析。好在行善积德多年,建国初期李家将衰败后残存的家产几乎全部捐献于国家,后人从此隐入平民生活,走上了与新中国同步的道路。

李氏本是诗书礼仪之家,始祖李京琦曾有《延古斋诗集》。到了七世李春城和他的四个儿子手里,李家书香文运盛极一时。长子李士铭著有《国朝名儒学案》《历代名医列传》等;次子李士铮,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史馆纂修等,著有《周易注》《金刚经注释》《三味录》等。当年李善人家族珍藏的经史资料、珍善孤本,极其丰富,被称为河北第一藏书。欢迎订阅《家族办公室》杂志

几次衰落,几次失散,第一次分家析产,无人管理,被拉走了几卡车,全是善本孤本,后来又多次失散于战乱之中。

新中国成立,剩下的一部分,捐赠给了国家。自此,除北平图书馆(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台湾省“国图馆”有部分李家藏书外,仍有大量藏书失散于民间。

然李家的文气,依然延续。李善人家族自七世李春城、八世李士铭、九世李颂臣三代鼎盛,再到十兄弟分家析产,如今李氏十世十一世散于全球,其能复兴曾祖父家族荣耀乎?

与李家后人对话:

追逐先进生产力和先进制度
Q:大民族资本家在发展期,往往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清末民初,作为当时北方民族资本家的代表,李氏家族在资本、技术和商业模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A:资本家和地主的最大区别,就是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融合与进步,比如地主修路一般都是方便自己家,但资本家加速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发展的步伐,社会性比较强。李家从盐业开始起家, 到后来真正发达是在产业资本上,无论在资本还是技术上,入股的几大公司都是当时先进的公司,如开滦煤矿、启新水泥厂、斋堂铁路等。

Q:现在李家这样的家族,还有可能恢复吗?

A:我们尊重历史,相信历史的阶段虽然不同,但每个家族都会有一些无形的财富,会给当下一些启示。现在有很多大家族逐渐兴盛,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Q:李家的风险控制系统怎样?如社会风险,企业风险,资本风险,传承风险等。

A:股份制是控制风险的最好方式。为什么要实行股份制?就是分担风险和解决继承问题、分配问题,有进步意义。一个家族的财产只有以股份的方式分配下去,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分担风险、聚集资金、凝聚人力财力,保护产业继续发展。民族资本推动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股份制。

感谢李家后人李学泓、倪祖鑫、李庚翔、李学湘、苗冬青、李克琍等提供素材和图片资料,并通过各种方式接受采访。

版权所属:家族办公室 - Family Office Tim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tt.top/archives/3687/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的头像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