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书斋 香道雅韵:谷雨非遗悦己会京城雅集

北京,2024年4月19日(农历三月十一),谷雨时节,天降祥瑞,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京城之巅闪耀绽放。惠裕全球家族智库携手北京民艺非遗研究院举办的【云间非遗悦己会】于惠裕荣缨家族会客厅北京柏悦酒店62层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文|家族办公室杂志综合编辑

北京,2024年4月19日(农历三月十一),谷雨时节,天降祥瑞,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京城之巅闪耀绽放。惠裕全球家族智库携手北京民艺非遗研究院举办的【云间非遗悦己会】于惠裕荣缨家族会客厅北京柏悦酒店62层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穿越书斋 香道雅韵:谷雨非遗悦己会京城雅集

本次非遗悦己会活动以“谷雨”为时令,以“仓颉造字、天降谷米”为主题,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学习场所中国书房为蓝本,荣缨家族会客厅现场布置得古色古香,为参与者呈现了一场充满雅致和品位的中华文化体验之旅。

穿越书斋 香道雅韵:谷雨非遗悦己会京城雅集

穿越书斋 香道雅韵:谷雨非遗悦己会京城雅集

下午3时,随着分享嘉宾戴文元先生的引领,与会者步入中国书房,共享文人雅趣,开启一段中国书房的时空之旅。戴文元先生是惠裕簪缨学堂讲师,也是《明韵天工》作者,他的讲座《中国书房文化漫谈》深入浅出,分享了从春秋到当代的书房文化,介绍了中国书房的演化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个别到普及的过程,将古代书房的精髓一一呈现,引领大家穿越时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择一室,学一生;去打造一个自己心中的精神家园…

穿越书斋 香道雅韵:谷雨非遗悦己会京城雅集

有书房,当然少不了雅器文玩,紧随其后的活动环节更是别开生面。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刻瓷第四代传承人周晓明女士,带领在场嘉宾们欣赏了荣缨家族会客厅精雕细琢的刻瓷雅器,并做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瓷】的艺术分享。刻瓷,是陶瓷艺术的一门独特语言。北京刻瓷,是在瓷器上刻划出山水, 花鸟,人物的一种平面雕刻艺术。也是一门独特的陶瓷装饰艺术,集书法、绘画、 雕刻于一身。它以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中国书画的笔墨技巧和情趣 ;它以独有的可视可触的肌理效果,诠释了一种独特的意韵之美 。

穿越书斋 香道雅韵:谷雨非遗悦己会京城雅集

下午16时整,活动进入了一个更加有趣的环节——趣谈文字发端,体验简牍制作。由北京民艺非遗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民俗学会二十四节气项目办公室秘书长杨明霞女士主讲仓颉造字和文字发展,参与者们领略了中国文字的源流,并亲手体验了简牍的制作过程,感受文字之美与智慧之深邃。

穿越书斋 香道雅韵:谷雨非遗悦己会京城雅集

随后,香溪栎社品牌创始人、亨嘉香学院主理人&香学讲师刘宇女士进行了香道艺术的分享。作为国家级高级鉴香师,她为在座嘉宾带香氛的轻松舒适体验,大家沉浸在品茗焚香的世界中,感受香与人的和谐共生,体验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穿越书斋 香道雅韵:谷雨非遗悦己会京城雅集

黄昏时分,位于长安街之巅的荣缨家族会客厅正值银台夕照时刻。荣缨会客厅簪缨学堂古琴主理人强薇女士以其精湛的技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音乐的盛宴。作为荣缨会客厅簪缨学堂古琴主理人,她的演奏的一曲《流水》沁人心田,让每位参与者沉浸在古琴音韵中,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古音绕梁,渐息渐远之际,简素宴饮开始。觅得知音的嘉宾们在最天然平和的食材中,领略精美的谷雨节气美食,回味悠长。

穿越书斋 香道雅韵:谷雨非遗悦己会京城雅集

此次【非遗悦己会】不仅是一场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参与者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收获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愿这场非遗之旅,成为每位参与者心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家族文明的热爱与传承。

附:

中国书房文化漫谈——以书为伴的精神家园

文|戴文元 . 2024年春

书房,古称书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是一个以学习功能为核心,兼具艺术体验、娱乐休闲、办公理政等多元功能的文化生活空间。可以说自春秋诸子百家文明高峰之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一生,皆不离书斋。

1.    隋唐.书斋兴起

中国书房的演化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个别到普及的过程。关于书房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有隋唐时期的书楼、草堂、别业、书斋等名词,慢慢的书房有了“室”、“居”、“阁”、“楼”、“庐”、“斋”、“轩”、“堂”等多种命名。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书斋朴素之极,自称“陋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千古名篇《陋室铭》于简朴中横空出世,自此“人、书、斋”三者合一构成了中国文人特有的一方精神天地。

2.    宋辽.文化普及

至宋代,书房文化得到极大的普及,其背景大致如下:一是 经济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二是宋朝重文而至科举大兴惠及百姓,寒门学子亦有机会登科拜相,以至民间学风大盛;三是印刷术发展,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推动书籍大量出版,成本降低,促进了文化普及。

这一时期,人杰辈出,许多书斋堂号也流芳后世:北宋名臣.司马光的“读书堂”,藏书万余卷,《资治通鉴》便诞生于此;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斋取名“老学庵”,取自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激励自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

3.    明代.“书园”

两宋以降、明清时期;兴建园林之风在江南文人士大夫中流行,书房往往与园林结合,斋借园景、园以文名,达到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吾称之为“书园”范式;

“殿春簃”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他是苏州网师园内的一处明代风格园林式书房庭园;“殿春”出自北宋邵雍“尚留芍药殿春风”的句意,“殿春”指春末,“簃”指阁楼旁的小屋,这里指书斋;试想一下,在这处春天开满芍药花的书园里读书写字、闲庭信步,是多么诗意的生活呀!1979年,在中国专家的协助下,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殿春簃”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展馆,取名“明轩”来展示珍贵的明代黄花梨家具,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明式家具艺术惊艳世界。

明代的“书园”,可以视为中国古典美学集大成的综合艺术体:园林艺术、建筑艺术、明式家具艺术、文房雅玩器艺术(文房、茶道、花道、香道、琴道、棋道)、盆景艺术、诗词书画艺术、戏剧艺术、及古董珍玩等等;几乎囊括了大部分古代文人的文化活动,足不出园,妙趣横生。

明代著名戏曲家、养生家、藏书家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这样描述书斋外的环境:“窗外四壁,薜萝满墙,中列松桧盆景,或建兰一二,绕砌种以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郁然。旁置洗砚池一,更设盆池,近窗处,蓄金鲫五七头,以观天机活泼。”

对书斋内陈设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述:“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 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上。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上奉乌斯藏佛一,或倭漆龛,或花梨木龛居之。否则用小石盆一,几置炉一,花瓶一,匙箸瓶一,香盒一。壁间当可处悬壁瓶,四时插花,坐列吴兴笋凳六,禅椅一, 拂尘、搔背,棕帚各一。竹铁如意一。右列书格一,上置周易备览书,书室中所当置者:画卷各若干轴,用以充架。”

此皆山人适志备览,书室中所当置者。画卷旧人山水、人物、花鸟,或名贤墨迹,各若干轴,用以充架。斋中永日据席,无事扰心,阅此自乐,逍遥余岁,以终天年。此真受用,清福无虚,高斋者得观此妙。”由此可见,明代文人的“书园”好比自我打造的一方包罗万象的小天地,他们乐在其中,不愿出离。

4.    清代.皇帝的书房

中国古代帝王都及其重视子孙的教育,以期王朝千秋万岁,然而事与愿违,历朝历代昏君迭出,一代不如一代似乎是逃不脱的定律;但清代很不一样,客观的讲清王朝是亡于时代洪流,纵观有清一朝,皇帝个个勤政、少有荒淫;这点很重要得益于清代皇家对子孙的教育体系的成功,我们可以从清代的皇家书房中看到一些端倪,举南书房、上书房、三希堂三例。

“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 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既是康熙帝读书处,也是与翰林学士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的地方,俗称“南斋”,又名“南书房”。康熙皇帝终生学习不辍,为清代江山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后世子孙做出了表率。

“上书房”是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上书房在乾清门东侧北向;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凡皇子年届六龄,即入书房读书,派满汉大学士为师傅,教授文化与骑射。每日寅时(凌晨3:00-5:00)来到书房早读,卯时(凌晨5:00-7:00)开课,午时(11:00-13:00)下学。各大节日放假一天,暑期上半课。由此可见清代皇室子孙几乎是全年无休的在学习,放到现在估计个个都是学霸。

乾隆帝有个不大的书房叫“三希堂”,源于“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位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里,是乾隆皇帝最喜欢待的书房之一。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古代字画珍品如王珣的《伯远帖》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数千册珍贵的宋版书皆为三希堂所藏;这使得三希堂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博物馆与图书馆,这也是世界上最贵的书房。

5.    新中国.回归初心

菊香书屋位于北京中南海丰泽园内,建国初年为毛主席寓所兼书房,从1949年入住至1966年8月,毛主席的全部活动几乎都在菊香书屋。

菊香书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当时清朝皇家在中南海里的独立建筑群丰泽园内的一处独立小院落。进入丰泽园庭院,迎面为颐年堂,之后为澄怀堂,澄怀堂之后为遐嘱楼,穿过颐年堂东侧,有走廊通往东面的一座四合院;这就是康熙题联“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的菊香书屋;进入到第三进套院,看到一座明清式大宅子,这里即是毛泽东个人的书房兼起居室、卧室,书房上方悬挂的匾额写着“紫云轩。即毛主席住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紫云轩内。

毛主席在此藏书达9.2万多册,留有圈点、批注手迹的计1300余部(册);后来整理这些藏书由一个工作小组完成,从制卡、分类、打号、贴签,最后完成编制毛泽东藏书目录,用了整整三年时间。

毛主席的书斋兼卧室简朴异常,堪比刘禹锡的“陋室”;大木床、书桌、几把椅子,几个布艺沙发,然后就是满墙的书;没有奢侈的家具,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与陈设,只有人、书、屋;毛主席用他一生的实践告诉中国人民,手不释卷、终生学习才是自强不息之道!也才是中国书房的文化精髓!

 

版权所属:家族办公室 - Family Office Tim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tt.top/archives/31691/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Family Office Times, Lucy.Zhang的头像Family Office Times, Lucy.Zhang编辑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