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图文大揭秘,国内首位单一家族办公室继承者来了

为了进一步观察家族办公室在国内的发展迭代,帮助更多财富家族运用家族办公室这一顶层工具进行财富管理和家族传承,《家族办公室》杂志特地推出【对话家族】栏目,与国内已经设立或意欲设立家族办公室的家族展开对话,示范先进案例,或传播先进经验,或解答经营疑惑,勤于交流,勉于修缮,与家族成员和专业人士共同推进国内家族办公室行业繁荣发展。

文|Tiffany  张忞心 

为了进一步观察家族办公室在国内的发展迭代,帮助更多财富家族运用家族办公室这一顶层工具进行财富管理和家族传承,《家族办公室》杂志特地推出【对话家族】栏目,与国内已经设立或意欲设立家族办公室的家族展开对话,示范先进案例,或传播先进经验,或解答经营疑惑,勤于交流,勉于修缮,与家族成员和专业人士共同推进国内家族办公室行业繁荣发展。

在《家族办公室》杂志所熟知的境内知名家族单一家族办公室中,要论建制的完整和传承的结合,可示范的样本并不多,像博泽家族办公室这样,愿意花十年时间来沉浸式培养继承者,算是家族传承不错的案例。

单一家族办公室两代掌门人的无缝衔接

万字图文大揭秘,国内首位单一家族办公室继承者来了

时间磨砺的传承逻辑,才是最珍贵的

不经意间,家族新掌门的接班序列已经提到了博泽家族办公室的战略高度。

时隔三年,再次访谈,博泽家族办公室掌门人于洪儒先生给笔者的感觉已大大不同。以“匠人匠心”治理家办到“游刃有余”传承家办,在外人看起来的顺理成章,背后却有着时间磨砺的传承逻辑。

在于总眼里,单一家族办公室传承的不只是财富,它同样需要遵循规律,需要找到商业模式+传承模式+治理模式的结合,更要找到适合二代和经理人共存的模式。因为,只有这样,它才更具有传承的“韧性”。

博泽作为单一家族办公室,他的管理模型和运营方式,对外部其他家族及家办行业来说,一直觉得既神秘又好奇。十年前,于总毅然将一家生化制药企业出售,大笔的“闲钱”放在手里。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家族只会醉心于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聘请几个专业人士来打理资产,并不会认真去对标单一家办的商业模型。而于总却认为,认真学习全球知名家族办公室的“长钱管理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投资锻炼大格局”,这是于总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认为,对家族办公室来说,商业模式是它的核心,长钱不是暴利,和做实业一样,只有稳才能远,要行稳致远。家族办公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金融创业,它需要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在这里用实业的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

可以说,于总是我接触的家族掌门人里最淡定和沉着的。管理着四十亿资产,身上没有一点资本大佬颐指气使的劲,更像是一个拥有哲学思维的企业家在管理着“家族银行”。

传承不是挂在嘴上的,小于总的逐步上位,离不开于总有意识的传帮带。他经常性会把投资策略、企业管理上的经验分享给小于总,同时,引导着小于总“体内孵化基金”,放手让他带团队管理着一只主攻创新赛道的平行基金 ,希望于祺能将博泽摸索出来的管理模式、团队和投资能力复制过来并做创新和延伸。

家族会客厅: 镜头记录下的博泽掌门人

国外知名老牌家办,“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瞻”

在海外,单一家族办公室,更多的是家族实力的标志,同时也是与捐赠者基金、养老金、校园基金等齐名的机构LP象征。每个单一家族办公室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和资产管理方式,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恰恰是许多知名家族看重的。比如Raptor Group, NBA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老板家的Family Office,专注生物医疗投资;Pritzker Vlock Family Office君悦酒店的创办人实控家族,是自80年代以来,福布斯最富有的美国家族之一,目前主要投资生物医疗技术。

对医药领域起家的家族办公室,其深度思考和超前意识,博泽是做到了。

这十年间,于总多次带队去欧美老牌家族进行走访和交流,在他心目中,洛克菲勒家族办公室是一定要研究和学习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往更高阶家办管理者看齐。但海外老牌家族的直接借鉴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它已经完全商业化了。

从学习海外机构,到摸索自身经验,博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在国内的单一家族办公室里,绝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莽撞”投资阶段,很少能真正做到资产配置,机构化思维非常欠缺。博泽很早就践行了国际通行的单一家族办公室绝对收益策略,坚持做平衡配置。

匠人精神让家族资本更有耐心

从管理资产的角度来看,博泽家办的定位和边界是很清楚的,绝对不做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的事情。

博泽创富来自医疗领域,现在主要以一二级市场的FOF母基金为主。博泽认为,家族办公室如要跑得更长久,稳健最重要。

于总的“耐心”来自多年的科研基因。从实验室到实业,磨砺了匠人精神,也让“耐心”刻入了投资基因。

投资团队的成长不负“耐心”。正是因为有着博泽与团队共同成长的“胸怀”,吸纳了稳定优秀的人才。

关于接班人和梯队培养,博泽则是沿着既定目标前行。从先前单纯的资产管理到传承设计,博泽更倾向于自己培养,不会依赖挖人。坚持选择理念吻合的基金管理人,希望他们能与家办“长情相伴”;家办是长钱,长钱要稳健,所以人才适配度要高。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不完善,但不能没有体系。

“学习型+共同成长”,是笔者对博泽团队很深刻的印象。从公募大牌基金公司“空降”来的优秀基金经理,成为理念一致的“战友”;优秀的投资总监,给予的是企业空间和个人成长的共赢。完善的投研团队,在长期价值投资和持续学习理念上高度统一。

国内像博泽家办这样,能用好职业经理人团队的不多。大多数家办BOSS很难在投资领域相信团队的专业性,激励机制也不到位,年终分红和奖金也全凭“心情”,团队的能力被低估,成长空间基本被锁死。在于总眼里,博泽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认为本身民营企业的吸引力就比较弱,一定要有一定的体系框架去吸引人才,希望能让家族和投资团队相互成就。

“允许他们犯错误,给他们成长空间,有不少人获得了岗位红利。一定要摒弃让团队的人感觉是完全在给博泽打工,希望大家是“共赢”的状态。“博泽不仅工资有竞争力,package很规范,工作量也合理,当然也会有弱竞争机制,在达到预期收益时的分红机制也很科学,甚至能以“内部孵化”项目制的方式留住人才。

要对市场足够敬畏,方能更好穿越不同周期

“在投资过程中,也曾有比较懊恼的事情,觉得自己应该能看懂的时候没有看懂,对市场不够敬畏,”

万字图文大揭秘,国内首位单一家族办公室继承者来了

近十年中博泽家办也经历过不同的经济周期,从实践中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于总认为,之所以遇到”暴雷“,正是因为自上而下忽略了基本面,从而奠定了博泽现在核心的家族资产管理要素,强调基本面和价值投资,要有深度的研究,有组合,有分散投资,有对冲,有“耐心”,并坚定地看好中国经济。博泽投资主要集中在消费、科技、医药等领域,看好这些领域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同时,进行全球多地域权益类资产配置。

单一家族的FOF投资策略,一直也是市场基金管理人比较想”探秘“的,因为双方的匹配是最关键的。

据于总透露,博泽目前股票和股权的配置是核心。希望将行业看懂看透,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边配置边尝试。同时要检验和复盘,投资是不能着急的。

“博泽更愿意配置长线价值投资的基金;不要平台型的、非基本面的;会谨慎长得太快的基金,10-20亿应该是博泽考虑范围内最佳规模,是通过净值成长而不是靠机构销售融资成长的基金。同时要观察它的策略,要经历过10年左右的周期,当然80、90新锐基金管理人也可以投一些,但不能着急。”

于总在这十年管理家族办公室的经验,他认为好的行业基金都在公募,私募好的GP很少。他也首次公开了单一家办对于外部基金管理人的筛选标准:理念一致,沟通透明,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对能力圈的坚守,投研团队的建设等。匹配在FOF组合基金上的基金管理人,并不是平均分配管理的额度,主要根据策略的不同以及个人成长的速度,会选择中小型产品规模的管理人。在市场大环境下,每年会进行评估动态调整一次,不能太频繁,5至15年逐步调整。金融行业最忌讳“快进快出,”时间成本和策略上都容易造成失误。

国际经济环境在巨变家族资产管理要做哪些调整?

在谈及国际复杂的地缘政治下资产配置策略时,于总略微思考后给了一句关键词:在中美之间做“对冲”。

随着中美投资影响因素的明显增多,冲突、疫情、地缘冲突等,像中概ADR、港股受影响就会比较大,因子多波动会很大。当前双方都是反周期,逆周期,原来周期是同步的,预估这样的情形要延续至少十几二十年。

在这样的状态下,家族资产配置该如何考量?于总认为,要重视基本面研究。博泽家族办公室是研究驱动型的,体系相对完善,能力圈也很重要。要有资产配置组合,总体上家族是一个平衡型的资产配置策略,一半在固定收益,一半是权益资产。在全资产当中又会有不同资产类别,有股票有股权,在股权组合当中又会有不同的组合,大组合套小组合,看懂看透底层,做到绝对分散投资。

计划用“十年”完成交班,适当示弱是传承“纲要”

在与笔者交谈过程中,说到传承,于总反复提到了“适当示弱”。

于总是从工业企业走过来的,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创业肯定要是比较强,强不光是说一种强势,可能在思想上也比较坚定,能抓住机会,那么第二次金融创业的时候,就进入了另外一个新的阶段,要适当“示弱”。

在中国绝大多数二代是没有创业动力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动力和必要性是这个时代或者家族这种财富和精神驱使的,他们可能去创业。如果一代企业家一直秉持着强势的做派,二代就很难能成长起来,一定要去合理地示弱,这样才能给他们自信,让他们的思想能够展现出来,让他们的想法能够实践出来,让他们能够少犯一些错误。

“示弱“还表现在日常交流中,于总特别提倡在生活场景中进行沟通。不先入为主给出自己观点,更多是启发式的交流,尽量减少正式场合中的摩擦。也会通过分享书籍增强观念和认同感,比如历史型的。

“对下一代主要锻炼的是能力和模式。于祺的性格非常适合做金融,有自我觉醒,要做家族财富的守护人,当前的学习意识和劲头非常足。”

对传承是否有规划时间表,打算何时真正放手?笔者了解的于总,其实早已慢慢在放手,不仅对小于总,对团队也是如此。

“大体上我觉得,按照金融产品的特征、二代学习能力,再结合自己的年龄,我认为应该是,1、3、5、10总体的时间规划表,1年收集情况,3年比较成熟,5年能上手,10年能接班”,现在正处在1-3年过渡时期,从整体感觉还比较顺利,当然,这个时间表也不是绝对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动态调整。

对二代的寄语和希望:

“始终是希望他对市场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很重要,敬畏市场、敬畏一切普通人,包括你身边的研究员。”

要有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能因为自己可能掌握了,就骄傲自满,这是成功最大的敌人,再有能力的人搞闪电战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学习好的道法,既要秉承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也要放眼全球。”

“继承者”接班的偶然与必然

万字图文大揭秘,国内首位单一家族办公室继承者来了

首位单一家族办公室继承者来了

在人们的印象里,坐拥40亿资产的单一家族办公室“家族新掌门”应该有怎样的特质?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组画面:

新掌门正值风华,海外留学背景,在境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历练过。秉承父亲创立的单一家族办公室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和方法论,带领90后团队单独创设了创业基金,希望能充分吸收资管型单一家办所给予的养分。他在与《家族办公室》杂志对话的过程中,丝毫不掩饰对父亲的钦佩,他认为,父亲从“实业家”到“金融家”的二次创业,让他感受到了父亲坚忍的耐力和精神,毕竟做实业和做资产配置是两种不同的格局和思维,前者更讲究创造性,而后者则考验的是如何更长久和稳健。

万字图文大揭秘,国内首位单一家族办公室继承者来了

在父亲身上学到更多的是对市场的敬畏感,让于祺认识到,“投资不仅仅是投资本身,投资者更应该通过投资在市场中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两年前初见于祺,给笔者的印象是一位低调谦逊且对投研高度专注的年轻人,如今谈起传承,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对家族办公室的远景及对创业基金的深度思考,对资产配置逻辑的坚守,对管理人的严格筛选,从理论到实践都愈发显得干练,同时,团队人才、个人影响力、企业管理等挑战,也都成为摆在于祺面前必须去面对的严峻课题。

“没有直接感受到父辈做实业及二次创业过程中的魄力,多少有点遗憾。”这一点恰恰是许多二代继承者的“失落感”之一。在《家族办公室》杂志曾经发布的一本《8090后家族继承者群像报告》里,曾经有一句经典观点阐述:二代继承者,是一群孤独的前行者。这正是验证了于祺所代表的继承者现状,不过,于祺的接班可能会打破这个魔咒。

因为父亲带给于祺的成长环境,没有太多的“压迫感”,反而给了他更宽广的发展空间。适当的退后一步和所谓的妥协,可能正是由于总最明智的一点,既给了于祺单一家办夯实的基盘,又能放手让于祺往前跨一大步。当然,作为单一家族办公室新掌门来说,于祺的“危机意识”反而是前进的动力。

接班后如何做鲜明特色的资管型家办

“传承与责任”,真的能使人成长得更快,于祺便是很典型的例子。接班,原本并不在于祺写好的”人生剧本“里,可命运却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可能也是他父亲暗自窃喜之处,生活的教育远大于刻板的发号施令。

虽然大学期间就有参与家办事务,但也仅限于耳濡目染,父母并没有因此给他很大压力。疫情开始时他正在美国读研究生,慢下来的生活和学习让他多了思考的时间,阅读了大量投资大师的经典书籍,找到了兴趣所在。父亲在路径上更多是支持,没有强力干预,在决定上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虽如此,但对于家族的责任,又责无旁贷,选择的路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直接。但于总一路以来所给予的能量,恰是“无形胜有形”,间接的引导,或许作用力更强。

作为接班人,众目睽睽之下的压力是很显而易见的。

内部团队在观察,外部市场在考验,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基金管理人面前,有没有自洽的一套投资方法论,能配得上家族资本雄厚的财富家底。

年轻的继承者在思考,前面的两年几乎很少在市场上公开露脸。父亲给他定位,要从研究员做起,一大堆该补的功课一步不能拉,且非常的严苛,能不能担得起家族资产管理人的重任,就要看他这两年的”速成“达不达标了。 

家族会客厅:家族二代执掌创业基金

对于未来家办的设想,是否具有鲜明特色?

可能坚守底线、长期资本、价值投资是刻在于祺骨子里最重要的关键词。

看得出来,于祺有决心做一个专业的投资人。“家办是财富的保护与传承,和外部机构投资不同,投资最后拼的是做人,人性对短期利益的痴迷是有共性的,但要有格局。”这一点他在2020年之后有很深的体会。边学习边思考,与基金管理人共成长。在面对70后、80后前辈管理人时,他要求带领的创业基金团队基金管理人,以学习的心态去沟通,这样也有利于团队的快速成长。

二代团队虽然年轻,但传承下来的公司投资文化还是挺到位的,对于博泽自身的筛选标准从未放松。如知行合一、不跳脱能力圈、投资风格坚守、长期价值主义、穿越周期等,这些都构成了于祺作为专注投研能力的新锐投资人的“刻板画像”,这难道不是单一家办最该有的模样吗?

守正之下的创新,更有耐力跑得长远

外界比较关注,于祺是否能有效继承和延续单一家办资产管理能力?

博泽家办投研团队的经验和模式为创业基金打下了基础,创业基金团队也具有复制能力,博泽投资策略、投委会制度等,都是创业团队的坚实后盾。团队与管理人形成了较为紧密的沟通机制,团队内部也会进行多视角的论证,这些都是创业团队的投资日常。频繁地对所关注赛道的管理人进行尽调和筛选,创业基金团队在国际化投资和科技等新兴领域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家族办公室,对于国内家族来说,确实是“舶来品”,学习的空间有限,也总是羡慕海外家族办公室的成熟投资理念,坚守家族财富的守护和传承。或许,博泽家族办公室作为单一家办的传承构想与实践,他认为,明白道理与决策实践之间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

是否对境内外家办发展模式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如何平衡创业基金与家办投资策略?

“正是因为家族资产的配置更讲究平衡和分散,创业基金和家族办公室互补性比较强:资产类别都是偏股票类是互通的,只是策略不同;家办这边守正稳健一些,保值增值,人民币为主;创业基金,会多配置一些成长型的基金,以及一些以美国布局为主的股票策略”

在选择基金管理人时,于祺更偏好中小规模的管理人,因为他们正处于想做业绩的阶段,对投资标的的选择更灵活,他相信规模和业绩是对抗关系,要警惕陷入这样的管理人误区当中

“当然,我们选择管理人最重要的指标,他对资金是有敬畏之心的,这是很重要的。”

两代掌门人的无缝衔接

在海外,家族资本早已成为市场中很重要的机构LP力量,家族资本具有长钱投资思维,投资理念更完整。与之相比,国内单一家办起步比较晚,大多还兼顾着家族事业。对于家族办公室或者单纯的家族资本的打理,投研体系和筛选管理人标准都没有建立起来,更别说投资方法论了。

不过,随着像博泽这样的单一家办越来越多,相信单一家办力量正在被放大,而且会越来越机构化思维。

果不其然,于祺也透露,他出去调研时,以单一家办继承人形象出现在基金管理人面前,似乎更便于他们敞开心扉,尤其是私募的一些骨干基金,他们最理想的投资人就是拥有长钱。“所以我觉得更多是互相坚守,即便是海外的大学基金、养老金、投资长度也不一定长,但我们认为,管理人要值得坚守超过五年,国外有的单一家办可能超过10年,这个周期是需要去经历的,基金管理人才能更成熟。”

国际政经环境在变化,家族办公室筛选管理人的原则会变吗?

于祺比较欣赏的洛克菲勒家族和爱马仕家族,历经几代人,家族经久不衰。

“我相信,博泽肯定有能力做一个全球型家办.所有的投资不只局限在某一个地域,尽量把敞口全球化分散化,这样对我们风险控制是很好的。”于祺的个人偏好,比较喜欢张弛有度的管理人,他认为,需要对安全边际有充分的理解,但也不要过于谨慎,要警惕牛市思维。底层配置上要更多元化,来对冲黑天鹅。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能穿越周期的FOF组合,而不是单纯地去笃定押宝某个赛道。

学习型组织练就投研定力 耐心资本聚焦长线价值投资

万字图文大揭秘,国内首位单一家族办公室继承者来了

家办团队

制胜方法论:构筑强大的投资定力,聚焦资产的长线价值本质。

依托于家族办公室长线投资的优势,博泽团队坚定地遵循价值投资的理念,不断学习迭代对市场及投资标的底层价值的研判,稳步穿行于当下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之中。因此,不论是对基金管理人还是自身团队,博泽都非常关注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价值观与行动的一致性。不断验证其是否真的能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将家办与个体的投资策略、研判逻辑和行动真正统一起来。

《家族办公室》杂志:在当前宏观环境、地缘政治较为不稳定的市场背景下,博泽家族办公室的投资团队是如何应对的?对基金管理人的选择是否有哪些新的考量?

执行总经理韩悦:从家族办公室的角度,我们的FOF基金底层逻辑还是以价值投资为主的。无论境内或境外,对基金管理人的要求是一样的,如果他过往的能力圈范围相对比较窄,而他擅长的领域在宏观环境变化下受到短期性影响,我们不会针对性就赎回这只基金,但是会就组合层面进行考量做一些对冲的方案。

我们关注与博泽家办利益一致的、人品靠谱的、学习能力强的、沟通透明度很高的基金管理人,会不断验证基金的投资标的和他宣称的策略是否吻合,掌握他们的持仓逻辑,同时,他在市场是一定是有竞争优势的管理人。

《家族办公室》杂志:来博泽家办9年了,你如何理解在家办中成长轨迹,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执行总经理韩悦:我2013年加入博泽,在这里成长很快。在这9年中,深切地感受到于总给予的成长空间,如前期对家办模式、投资管理模式、资产特性等的探索和验证,一定程度上迫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希望我管理的FOF盘子,股票类管理人资产能够做得更稳,回撤更少,弹性更好。

《家族办公室》杂志:博泽家族办公室对下半年的市场状态和投资形势是如何判断的?

博泽家办CIO兼首席基金经理刘金玉:上半年发生的事情比较多,包括美国的通胀、美联储的加息、疫情升级、战争等因素的叠加,导致上半年市场表现不太好。但是目前来看,这些负面因素都有所改善。比如美国通胀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目前市场对它的反应逐渐钝化,不像以前一出信息市场就大幅波动,同时市场对俄乌战争的反应其实也出现了钝化。我们从数据可以看到今年4月份是最低最差的时候,5月份有小幅改善,6月份和7月份是大幅改善。所以下半年中国有可能是弱复苏的态势,类似“耐克”形的复苏。国家出台了稳增长的政策,世界上我们看到外资也在慢慢引进,所以下半年整体会好很多。

《家族办公室》杂志:您作为前知名公募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空降”到博泽家族办公室,您认为在投资方法论上,家办和公募投研的区别有哪些?您现在是以博泽家族办公室CIO兼首席基金经理的角色,在博泽家办内部孵化做自营盘,您如何看待这个角色的转变?

博泽家办CIO兼首席基金经理刘金玉:从中长期目的来看都是为投资人赚钱,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投资人的类别不同,投资理念上价值观要与投资人一致。从于总企业家的身上学到了看二级的方法,从实业的角度看问题看得更长远一点,在这里与博泽家族办公室是互相学习和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现在的角色在博泽家办是CIO兼首席基金经理,个人有自营盘,同时会就家办整体投研策略提出建议。我个人感觉,与家办在互相成就,于总非常赏识人才,愿意与博泽一起“共创”未来。  

《家族办公室》杂志:目前博泽家族办公室研究团队的重心和节奏是如何把握的?实现价值投资目标的节奏怎样把握?价值投资的核心关键词以及管理人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博泽家办研究总监谢莹滢:博泽家办现在的投研团队所关注的方向,行业覆盖越来越多,从医药消费白酒到科技互联网金融地产等,研究员数量相对充分,基本每个行业都能覆盖到,价值投资是研究驱动的,投研的投入对长期的回报是很大的。

从根本上看,我们研究团队关注的还是最底层资产的质量到底如何,价值是怎样的,长期来看它能不能给我们创造比较好的回报。我们现在的风控策略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健的,比较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因为家办是长线,当我们把长期的价值研究好之后,短期波动对我们来说不是风险,而是机会。

对于价值投资来说,核心就是要做自己能够看得懂的,在能力圈范围内的,同时还要着眼于长期,持续学习和迭代。博泽从上到下都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虽然我们的团队有很扎实的研究基础,研究员依然会坚持研习行业研究的方法论。

《家族办公室》杂志:于总本身是从医药研发领域起家的,相信对行业的认知是非常深入的。那么目前博泽家族办公室在医药领域的投资采取了怎样的策略?一级二级投资是如何联动的?

博泽家办基金经理兼医药研究总监张荣立:从逻辑上来讲,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无论社会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健康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此我们对整体医药行业的发展空间非常看好。而这里面可能会有结构性的变化,在二级市场我们自上而下会选择一些受政策影响比较小,与政策比较契合的方向。然后在这个方向之下,我们会选择出具体的公司,对这些公司做基本面研究,从竞争角度、技术面角度等选出最好的建立一个组合。在一级市场我们关注创新技术的前沿发展,比如对标美国的新技术或者新靶点,我们会在国内选择一些创业团队。但是一级市场我们直投的其实很少,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和我们策略相近的基金。而对于一二级联动这方面,我们的策略其实就是通过一级市场的早期介入和认知,带动我们二级市场创新药方向的研究和认知。首先是研究上实现联动,然后在项目上也实现联动。

《家族办公室》杂志:外界都很想知道,博泽家族办公室的股权投资模式和策略究竟是怎样的?

博泽家办研究总监陈莹:从股权投资模式上来说,我们还是以配置基金为主,之前也尝试过直投或者SPV投资。从业绩表现来讲,基金投资相对会更好一些。我们的投资节奏一直保持非常克制,即便在好的年景,我们也不会特别冒进。虽然我们看基金和项目的频率非常高,但是我们真正出手是非常谨慎的。因为是家族资本,团队在基金调研的过程中会花非常多的精力。虽然我们是家族办公室,尽调的详尽程度和险资差不多,包括对底层项目的穿透,整体来说,FOF基金配置是一个更稳健、更安全的方式,这是第一。第二从目前的行业上来讲,如果单做直投没有做到一定的量级,那么风险还是在单个项目上过于集中,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家族办公室》杂志:家办的投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主要职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你作为家族成员,如何看待单一家办在市场中的角色?

博泽家办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助理于立:我主要担任家族投资信息汇总以及风险把控的职能。单一家办的目的更纯粹,多家办有募资的性质。但单一家办自己要做好,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家办能力模块。口碑先做好,再考虑做别的,比如几个志同道合的家族一起互相借力,未来也可去慢慢实现。

创业基金团队

Intuition Capital 由博泽家族二代于祺创立,本着“价值投资,注重长期”的核心理念,致力于通过研究创造价值,深度理解市场挖掘优质资产,聚焦并逐步拓展能力圈。以一二级市场投资及其他创新投资为核心业务,立足全球视野,聚焦中美两地市场并逐步拓展至全球化资产配置。目前投资涵盖股票资产、股权资产、对冲基金等多元化领域,逐步构建合理、有效、动态平衡的全球资产配置组合,创造阿尔法,实现可持续的长期收益及家族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

Intuition Capital 将在家族财富的管理中逐步完成家族财富代际传承,最终实现家族薪火相传,基业长青!

《家族办公室》杂志:咱们创业基金的团队非常年轻,基本由90后构成,团队培养的氛围和文化是怎样的?内部的创新实践机会是怎样的一种模式?

研究员王义武:我覆盖的行业比较多,在这里成长了三年多后目前有了一个规模200万的自营盘,这也是我们团队培养研究员的一种比较创新的方式。自营盘的策略还是贯彻价值投资的思路,我现在相当于边学边实战,和创业基金相互促进。因为不管是在博泽还是新的创业基金,其实都是要起到研究支撑的作用。同时因为我在新团队里也负责与管理人沟通,在外部管理人身上学到的知识框架也会运用到我的自营盘里进行投资和验证。

《家族办公室》杂志:在团队看来,创业基金具备哪些独特的优势,能为基金管理人带来怎样的价值?

研究员郝运达:我们跟其他基金不一样的点在于,我们选基金一是看它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收益,二是我们非常重视学习的机会。不仅要看他过往的业绩和逻辑,还要看能否给到我们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才能持续更新创业基金自身的投资逻辑和体系。我们的视角是非常长期的,对于管理人来说应该会比较喜欢博泽这样“基于长线投资逻辑”的投资人,因为我们更在意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我们会内部去讨论为什么有的管理人最终没能跑赢市场,和之前比较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去跟管理人沟通,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的特色。

研究员曾琬钧:我在创业基金与之前任职的市场化基金,觉得有最大的两个不同:一个是长度,因为家族办公室的资金能更能够体现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面对市场短期的波动和风险更有承受力,更能够实现大家的投资理念和想法;第二点是研究的深度,因为毕竟是家族自己的钱,所以我们对每一个基金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长期投资更在意策略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包括我们和顶层的基金经理也需要更深入的沟通。

《家族办公室》杂志:你觉得创业基金团队和家办投资团队在投资理念和执行策略上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投管经理汪素萍:在创业基金层面,我主要重点参与了投管方面的工作。从整个团队来看,是承接了博泽的部分理念,比如守身出奇、稳中求进。包括选管理人,有很大一部分管理人都是相对来说偏价值类的。因为博泽这么多年一路走来,走过不少弯路,也吸取了很多经验,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能够运用到创业基金之中。一方面把我们能长期能看得懂、守得住的管理人加入创业基金的长期资产配置里,另外一方面也希望最后能做出创业基金的特色。

版权所属:家族办公室 - Family Office Tim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tt.top/archives/25991/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Family Office Times, Lucy.Zhang的头像Family Office Times, Lucy.Zhang编辑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需求咨询

2

AI助手

1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