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零容忍”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行为,一旦触碰,人财两空

2022年开年,第一大瓜莫属1月17日前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陈龙被抓。消息中称中泰证券前策略首席陈龙、光大保德信前量化总经理金昉毅、华为相关员工等20人靠内幕消息,炒作华为造车概念股小康股份。

对于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行为,无论是证监会还是人民法院、检察院都是明令禁止的。一旦触碰,往往不止罚钱这么简单,可能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虽不知陈龙将被如何处罚,但资产管理行业从业人员要严守职业准则,为投资者最大利益忠实履行管理职责,远离利益输送等违法红线。

为博取利益,高知人群知法犯法

“割韭菜”话题屡见不鲜。不少内幕信息知情人,例如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由于职务或工作原因知悉内幕信息的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利用非公开信息,操纵市场,赚的盆满钵满。

套现后他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留下“韭菜”独自承受。

基金经理、券商研究所一向被认为是高准入行业。而他们中的某些人却不顾投资者利益,为一己私利,扰乱市场。

2013年至2017年赵艰申作为公募基金从业人员,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硕士,利用未公开信息实施“老鼠仓”交易。证监会查明,赵艰申在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职期间,与其参与管理的4只基金趋同交易39亿余元,非法获利1523万元,涉嫌犯罪。

现如今,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中泰前策略首席陈龙、光大保德信前基金经理金昉毅、华为相关员工等20人联手炒作华为造车概念小康股份。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小康股份由16.54元/股一度疯涨到83.83元/股。而股价大涨的背后,业绩却处于亏损状态。

目前证券业协会官网显示,陈龙已于2021年11月15日从中泰证券离职。1月18日,上海证券报表示陈龙确已被抓,或涉嫌操纵证券及内幕交易。金昉毅前东家光大保德信表示“金昉毅已经从我公司正常离职数月,有关他目前个人情况我司不知晓”。

同时,光大保德信就合规问题向《今日财富》表示:公司始终严控合规风险底线,把合规经营摆在公司发展的首要位置,并一贯坚持持有人利益优先、合规经营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及监管要求管理旗下基金产品。

金昉毅曾向媒体表示目前其工作生活一切正常。

虽然目前此事未得到任何有关证监会及警方的通报,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一旦坐实,必将受到严惩。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该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万元的,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单位从事内幕交易的,还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从事内幕交易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曾经公募基金从业人员赵艰申利用内幕消息操纵市场一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2280万元。

证监会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

“零容忍”

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21日7月9日公告显示,2020年以来,证监会依法启动操纵市场案件调查90起、内幕交易160起,合计占同期新增案件的52%;作出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案件行政处罚176件,罚没金额累计超过50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操纵市场犯罪案件线索41起、内幕交易123起,合计占移送案件总数76%,移送犯罪嫌疑人330名。

对于操纵市场及内幕交易行为证监会表示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涉案主体多、违法链条长、危害后果重,且手段隐蔽,对投资者欺骗误导性强,对市场交易秩序破坏性大,必须予以严厉惩治。

近两年市场上存在的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行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与市场掮客、操纵团伙形成利益共同体,内外勾结,合谋“坐庄”炒作本公司股票。二是通过连续交易等手段操纵流通市值较小的股票,恶意“炒小、炒差、炒新”,造成相关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暴涨暴跌。

对于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证监会甘肃监管局对广大投资者提示不要试图去打探小道消息、听信内幕信息,其中包含了巨大的法律风险和投资风险。试想,如果打探来的消息是真的,就可能构成违法甚至犯罪,如果是假消息,那更是得不偿失,肯定又中了哪个“害人精”的圈套,被卖了还在帮人家数钱。

版权所属:家族办公室 - Family Office Tim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tt.top/archives/23125/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需求反馈 AI助手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