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族企业,股权再集中助传承

编者按:笔者之前在本栏讨论家族企业上市与退市的问题,分析了退市对家族企业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本文拟以利丰集团和余仁生各自在历史上的两次退市作为研究案例,从中观察和探讨家族企业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作出对家族企业最有利的策略性发展决策。

富不过三代厄运

“富不过三代”是中国古代的一句谚语,但这个现象却并非中国所独有,全世界范围都有类似的现象以及说法。然而华人家族企业似乎更为“脆弱“。根据日本家族企业著名学者后藤俊夫分享的数据显示,全球百年家族企业数目排名榜首的日本有名2.53万家,排第二的美国有1.17万家,随后是德国,英国等。

全世界人口数第一的中国排名并没有进前二十名的范畴。明显中国内地五十年代的公私合营政策影响了当时民营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兴起的民营企业到现在也才短短四十年时间,百年企业数目稀缺有其历史原因。但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总人口数众多,与欧洲大国的人口数不相上下,华人百年企业数目依然是凤毛麟角。

股权分散化的不利后果

笔者和金乐琦教授曾深入研究海外华人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根源。除了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之外,另一很重要的原因是,华人家族企业的传承遵循“诸子均分”的规则,又由于与旧时家族一夫多妾,子嗣众多,到了第二三代后,家族企业的股权往往分散化到众多嗣裔手中,“话事人”变多,管理企业无法达成共识,更有甚者带来家族成员间管理权的纷争。

另外由于家族下一代股权分散,若然后代嗣裔把股权出售予外人,原来家族对该家族公司的控制权,便有可能受到影响。

企业管理因此也会受到挑战,家族企业的传承不容易延续、家族的声誉、理念和价值亦同样难以为继,使家族企业最终或跌入“衰落”的陷阱,甚至摆脱不了“富不过三代”的“命运”。

我们研究少数传承百年的华人家族企业的成功要素,除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产品的多元化和全球化、跨代企业家精神、东西方文化和管理精髓的结合之外,股权再集中其实是最重要的因素。股权再集中,即在第二三代之后,其中一两位家族成员买入其他兄弟姐妹的股份,实现家族分散的股权集中起来,“话事人”减少,确保家族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不被稀释。如何将股权再集中?利用资本市场就是一条可能的途径。

利丰1989年的退市

事实上,家族企业可以透过上市筹集资金,推动家族企业扩张业务和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在适当时机,作出退市决定。透过再私有化,重新对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重组,以利于家族企业的未来发展。

以利丰集团为例,利丰是百年老店,至今有114年的历史。利丰早期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利丰冯氏家族第三代,即冯国经及冯国纶兄弟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回港,加入公司工作后,他们引入西方管理方式进行公司改革,之后于1973年把利丰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上市之后,利丰开始走向多元化,到了80年代后期,利丰的业务已经由单一的贸易扩大到制造业,仓储,航运以及保险等行业。但业务过于分散的利丰也开始出现增长乏力,再加上那时利丰家族持股分散,影响公司决策。利丰于1989年作出退市的决定,冯氏兄弟策略性地购入其表亲兄弟等家族成员手中的股份,并引入一个私募股权公司,发动管理层杠杆收购,从而实现利丰的首次私有化计划。

私有化后,冯氏兄弟对集团业务重组,并于1992年把出口贸易等核心业务再度上市。在上市过程中,私募基金把之前的投资变现退出,因而冯氏兄弟便成为利丰集团最大的控股股东。可以看到,利丰第一次退市,其实也是一个把家族企业分散化重新再集中的过程,将分散化的股权结构再集中起来。在利丰的发展全盛期,利丰被纳入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市值一度逾2000亿港元,并成为亚太地区绩效表现出色的国际性大型商贸公司。可见这次退市,利丰把股权再集中,是一个对该集团发展有利的策略性决定。

余仁生1996年的退市

再以另一百年老店余仁生为例,余仁生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著名跨国中医药材和中成药制作与零售企业,公司成立于1879年,余仁生第一代开锡矿,并创建“仁生”药铺治疗锡矿劳工。第二代余东旋将家族生意提升至新的高度,除了原有的锡矿业和中药业,还开创了金融业,地产业,橡胶业和保险业等。余东旋是二十世纪初东南亚出名的企业家,社会地位崇高,妻妾子女众多。余东旋将余仁生股份平均分给十三个儿子,每人只有约百分之六股权,根本没有单一最大股东,业务一直发展平平。

1973年余仁生在新加坡上市。1988年余仁生第四代38岁的余义明接班,他对传统中药的业务前景信心十足,为此制订了一个十分进取的5年计划,所需经费由地产生意补贴。可是,余义明的一些长辈并不同意这个发展方向,他们没有公开反对,但却悄悄地将股份卖给一间大地产公司林增控股。1990年,林增控股出手收购余仁生,余仁生第一次被迫私有化。

所幸余义明三年后联合堂兄弟向林增控股回购了余仁生,并在1996年将新加坡和香港两地的上市公司合并后再次私有化,余仁生在余义明的带领下实现了股权和管理权的统一,自此一路高歌猛进。余仁生2000年在新加坡重新上市,2014年余义明接受美国财经频道CNBC访问时表示,希望拓展西方和中国市场,在庞大的中药行业占一席位,从而成为一家市值10亿美元的企业。

利丰和余仁生家族以上这两次退市都实现了家族股权的再集中,对家族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也成为华人家族企业成功延续百年的范本,值得其他家族参考借鉴。

退市提供 “重新发展” 空间

然而世界经济发展瞬息万变,余仁生在2016年再次退市,而利丰在今年5月也再次退市。最近的这两次退市目的并不是股权的再集中,而是两家企业都意识到上市已经不能给他们带来更长远的发展,选择退市和吸引战略合作伙伴加入更可能将公司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详情请见笔者在本报8月27日的 “家族企业寻突破 上市退市成良机” 一文,本文不再赘述。

利丰和余仁生历史上的若干次上市和退市,都带有家族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作出策略性调整的意味。可以说,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去做一些对家族企业有意义的事,影响可大可小,不容轻率对待。究竟利丰和余仁生在最近一次私有化后,在集团业务上如何进行调整、退市产生什么后续效果,目前仍然有待观察,但无论是余仁生亦或利丰,选择上市后退市,并非一件坏事。家族企业需要想清楚,究竟上市的目的是什么?上市之后,在什么情况下考虑退市,如何把握好合适的时机,利用资本市场,来作出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决策。这都是家族企业维系历久不衰、传承、变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组成部分。

本文为科大商学院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与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彭倩教授发表于香港经济日报 【庖丁篇】2020.09.10 的文章,标题为 “百年家族企业 股权再集中助传承”。

版权所属:家族办公室 - Family Office Tim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tt.top/archives/13453/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的头像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