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2016年入股Lazada至今,阿里巴巴可谓操碎了心。连续投资40亿不够,还要在底层技术和管理上不断输出资源,几乎相当于是换血再造。但是,lazada面临的不仅是东南亚特有的物流、支付等技术挑战,还有集团赋能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
618大促的硝烟刚刚散去,国际电商领域又爆出一则重磅新闻:6月26日,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来赞达)在其官网宣布,其印度尼西亚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李纯接替皮尔·彭龙(Pierre Poignant)出任集团首席执行官一职。
截至美国东部时间6月26日美股收盘,阿里巴巴股价下跌2.90%,报215.710美元,总市值为5786.90亿美元。
自2018年阿里巴巴开始向Lazada派驻高管以来,这是Lazada第三次换帅。短短三年,经历三任CEO,Lazada到底发生了什么?其控股股东阿里巴巴又意欲何为?
四年四帅四十亿,Lazada一波三折大变身
Lazada诞生于2012年,总部位于新加坡,获得德国创业孵化器Rocket Internet的支持。创始之初,Lazada有着浓厚的模仿亚马逊的痕迹。但作为东南亚电商市场的最早开拓者,Lazada利用先发优势获得了快速增长,堪称东南亚电商领头羊。
当然,Lazada在东南亚持续的市场地位离不开背后金主的鼎力支持。
2016年4月,阿里巴巴用10亿美元拿下Lazada的控股权,2017年6月追加约10亿美元投资,将持股比例从51%提升至83%。2018年3月,阿里巴巴再追加20亿美元增持Lazada。
财大气粗的阿里并不是只会砸钱,还在不断出人,出技术,让Lazada逐渐摆脱模仿者的同质化底色,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2017年,阿里巴巴启动了一个名为“Voyager”的项目,利用阿里巴巴数字化能力帮助Lazada打造电商底层系统。打通了Lazada与菜鸟之间的物流网络,让中国卖家能够利用菜鸟网络运货到东南亚,再由Lazada的当地物流实现最终配送。同时,帮助Lazada上线智能客服机器,支持英语、印尼语、泰语等多种语言,从而让Lazada的用户可以深度参与到双十一、双十二等大促活动,还能试水直播带货等新玩法。
也许是发现单纯投入资金和技术还远远不够,2018年起,阿里巴巴开始向Lazada总部和各分部派驻高管和一线员工。包括曾负责阿里全球化投资的董铮、资深总监张一星等,乃及阿里合伙人彭蕾,从此拉开了频繁换帅的序幕。
第一次换帅是彭蕾取代了德国人Max Bittner,不过短短几个月后,2018年12月,彭蕾就将CEO的座椅交给了Lazada的创始人之一皮尔·彭龙(Pierre Poignant),自己则担任了Lazada集团的董事长。
曾在麦肯锡就职的皮尔·彭龙是Lazada的功勋元老,亲手创建了Lazada的物流体系。据说,比起脾气火爆的Max Bittner,皮尔·彭龙要温和得多,在Lazada这样一个本土员工占据90%比例并刚刚经历了高管换血的国际化集团里,似乎起到了一个缓冲器的作用。在他执掌大权的两年中,Lazada的发展少了一些激进,2019年Q3的数据甚至被主要竞争对手反超。于是迎来了第三波换帅。
据资料显示,李纯1988年参加工作,曾在eBay/Paypal效力十二年之久,经历了搜索、电商后台技术、上海研发中心及Paypal风控等岗位。2014年李纯加入阿里巴巴,担任B2B事业群的首席技术官。2017年6月,李纯被任命为Lazada联席总裁,正是从那一年开始,Lazada在技术架构更新上有了明显动作。2019年7月,他主管印尼公司,帮助Lazada印尼站保住了当地市场地位。李纯在被任命为CEO后表示,将继续推动数字化创新和商业发展,携手本地人才,加大对本土市场的投入。
从2016年入股Lazada至今,阿里巴巴可谓操碎了心。连续投资40亿不够,还要在底层技术和管理上不断输出资源,几乎相当于是换血再造。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阿里巴巴对这个“养子”的高度重视。根据阿里巴巴2019年财报,包括Lazada和速卖通在内的海外零售业务对集团收入的贡献只有5%。但阿里巴巴依然将Lazada视为集团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增长引擎。阿里巴巴到底看中了东南亚电商的什么前景?
“月入十万不是梦?”阿里为何看好东南亚电商
在网站或论坛上搜索“东南亚电商”,你会看到诸如“如何月入十万”的话题。这种淘金的亢奋,让人不免想起十多年前电商在国内方兴未艾时的氛围。
事实上,东南亚整体的发展情况经常被拿来与十多年前的中国相比。丰富的人口资源、崛起的中产阶级、有着巨大空间的电商渗透率、相对分散的市场格局,这些都预示着东南亚电商是一片蓝海。
Lazada业务所在六国的经济基本面
注:以上数据来自公开资料,经过简化处理。同时可能因资料来源和统计口径不同而与实际有轻微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新加坡和泰国面临老龄化问题,其他四国的人口结构都更为年轻化,2018年0-4岁人口占比均高于中国。
与东南亚巨大的人口红利和经济增速形成反差的,是相对较低的电商渗透率和网购开支。资料显示,即使在泰国,电商渗透率也仅有2%,而在被寄予众望的印尼,普通电商用户的网购开支不足90美元,在中国与美国,这一数字分别达到858美元和1800美元。
左手是蓬勃发展的经济,右手是尚未填补的空白,难怪谷歌和淡马锡等机构的研究报告都看好东南亚电商前景,预测东南亚GMV将从2019年的382亿美元增长到 2025年的1530亿美元。也许是基于以上乐观前景,Lazada将其远期目标定为2030年服务3亿消费者,几乎是要拿下东南亚六国人口的半壁江山。
艰难的本土化 + 老对手的新挑战
尽管Lazada踌躇满志,但必须要迎接东南亚市场特有的挑战。
首先东南亚各国地理分散,岛屿众多。目前Lazada的官方物流LGS时效平均在10天左右。为了优化物流体验,Lazada没少花力气,利用菜鸟网络在东南亚六国的17个城市建立起超30个仓储中心,还打造了覆盖率达70%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以及超过3000个消费者自提点。
目前Lazada 80%的订单由自己的仓配体系交付,只要官方物流监测到妥当,就可以直接给卖家放款。在疫情影响下,Lazada还推出了“春风计划”,泰国站运费最高降90%,马来西亚站、越南站的国际运费也大幅下调。
第二个难点是支付。东南亚国家信用卡渗透率整体偏低,部分用户甚至没有银行账户。尽管Lazada背靠蚂蚁金服推出了电子钱包,但电商带动数字支付的中国经验似乎无法直接复制。
Lazada干脆依靠物流网络,创造了“货到付款”(COD)这一现金支付模式,然而随之而来的还有居高不下的退货率。
物流和支付的特殊情况是一个信号:中国企业想要在东南亚有所作为,必须实施本土化战略。东南亚各国国情不同,从地理、人口、经济基础到宗教、文化差异巨大,无法照搬一套成熟的中国模板。这点恐怕才是阿里巴巴现阶段在Lazada遇到的最大挑战。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有着强大的集团赋能优势,菜鸟网络对当地物流的支持可见一斑。但在本土化管理上,频繁空降高管,中方管理层的屡次调动,以及强势的阿里企业文化,可能都不利于Lazada融入本土市场。据传疫情期间,集团统一的行政管理政策曾与当地文化风俗产生过冲突。三年连换三帅的现象,多少折射出阿里巴巴在东南亚的水土不服。
本土化不顺利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被竞争对手反超。东南亚市场的复杂性让这里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竞争者。其中最具威胁性的恰恰是来自腾讯投资的Shopee(虾皮)。
Shopee成立于2015年,总部同样在新加坡,业务不仅覆盖了Lazada涉及的六个东南亚国家,还有中国台湾和开拓中的巴西。其母公司电商和游戏发行公司Sea已在纳斯达克上市,腾讯持有40%的股份,是Sea的第一大股东。
Shopee和Lazada的经营类目有很大重合,用户结构也颇为相似,超过60%的用户为年轻女性。Lazada正在做垂直化精细化转型,类似于早期的天猫,而Shopee更像是早期的C2C淘宝。但在一个多数国家人均GDP未超过中国的新兴市场上,消费升级看上去为时尚早,便宜好卖的产品和低门槛招商似乎更接地气。
事实上,Shopee已经实现了对Lazada的逆袭。其卖家数量和店铺数量快速上升,在马来西亚站,Shopee的店铺数为23万,而Lazada的店铺数为14万。
也许正是阿里巴巴在海外市场上的磨合给了竞争对手机会。相比阿里巴巴对Lazada的全权控制和倾力改造,Shopee从一开始就更为本土化,其创始者来自亚洲,而现任高管包括总裁冯陟旻有着长期的东南亚生活和工作经验。
当阿里系和腾讯将战火点燃到东南亚,国内老对手京东也没有袖手旁观。据悉,京东投资了越南、印尼、泰国等多家网站,并与泰国房地产、零售和酒店集团尚泰集团(Central Group)签订了价值5亿美元的协议,涉及金融科技和网购等领域。
与此同时,众多海外电商企业也在虎视眈眈东南亚市场。包括在菲律宾和泰国占据一席之地的亚马逊公司。与阿里巴巴形成对比,亚马逊拥有丰富的国际运营经验和跨文化团队管理能力。而印尼电商市场领头羊Tokopedia恰恰也是阿里巴巴花了11亿美元投资的本土企业,如何平衡Lazada和Tokopedia在印尼站的关系,避免无谓的左右手互博,也将是阿里巴巴面临的新问题。
疫情笼罩下的未知数
面临海外扩张的波折和不顺,阿里巴巴出海决心依旧坚定。毕竟国内电商市场的竞争之激烈有目共睹。几年前阿里全力应对京东时,谁能想到会杀出一个拼多多,打开下沉市场。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临近和人口红利、流量红利的减少,也让国内电商普遍选择新出路。
阿里巴巴早期速卖通的尝试不算成功,而这一次,阿里结合自身优势,定位在全产业链生态平台上,大有赋能全球的势头。
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全球供需造成巨大冲击,但对于急于出海的阿里巴巴来说,也许正是一个发挥集团赋能优势,深入参与东南亚本土产业链的机会。
据悉,疫情期间,Lazada帮助超过15万家东南亚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在阿里巴巴的“爱心助农”模式下,曾帮助马来西亚金马仑高原的农民每天卖出1.5吨蔬菜。Lazada还与印尼政府签订了合作,计划帮助200 万个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今年4月,Lazada的直播平台实现了45%的销售环比提升。6月29日,Lazada跨境生态创新服务中心(南宁)正式揭牌,计划在广西和东盟之间建立双向电商孵化机制和直播经济。
疫情搅动了东南亚电商的格局。要想捕捉此次疫情带来的机遇,Lazada需要一个能够统筹全局、又能化整为零实现本土化突破的人物。
在李纯致员工的一份电邮中,我们或许看到了某种自信:“在过去的三年中,在区域和国家层面以及技术和商业领域,我对我们所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有了全面的了解。以客户至上的心态,我们将制定更好的战略,更明智的工作和更加艰苦的战斗。”
曾在印尼打过硬仗的李纯,会是这样一个Mr.Right吗?欢迎讨论。
(本文作者:Sophie)
版权所属:家族办公室 - Family Office Tim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tt.top/archives/1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