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投资AI摸着石头过河,投美国还是投中国?

人工智能就像三伏天一样炙手可热,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不少企业开始不断探索“AI”的应用场景。不少企业开始着力于 “AI”在教育、医疗、金融等消费场景的应用,AI商业化的热点,也成了投资的热点。

 

7月26日,作为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AI)+教育公司流利说北京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完成C轮融资,由华人文化基金(CMC)、双湖资本领投,且挚信资本、IDG资本、纪源资本(GGV)、心元资本(Cherubic Ventures)、赫斯特资本(Hearst Ventures)这5家天使轮、A轮、B轮投资机构此次全部投。

 

FO和投资机构热衷投资AI+

 

值得注意的是,领投流利说的双湖资本是一家由龙湖地产董事局主席吴亚军女士于2013年出资设立的是中国大陆最早的机构化、专业化管理的家族办公室。

据双湖资本的网站介绍,双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并投资于高质量的基金管理人和企业家,投资阶段和方式包括VC/PE基金、股票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及债券投资。据统计,双湖资本面谈超过600家基金,完成投资合作66家,与宽带资本、红杉资本、北极光和金沙江创投共同发起设立云天使基金,完成对28家初创企业的投资。双湖资本热衷于直接股权投资,乐于协助被投企业对接深厚产业资源与管理经验、帮助实现企业价值提升,直接投资企业包括宝宝树、崔玉涛的育学园、千丁互联、百融金服、杏树林、小红唇、凌云汽车、地平线机器人、青苗儿童口腔等。

 

事实上,对AI的投资一直是今年以来的热点。从7月8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的第二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17)的分论坛之一“AI创投”专场,我们得知了一些投资信息。

比如,昆仲资本主要投人工智能、企业服务、消费服务。人工智能目前占到昆仲资本基金已投项目的50%。覆盖的领域包括自动驾驶、驾驶行为分析、大数据、机器人、图像图形识别、影像图像识别。

又如,云九资本是一支美元和人民币的双币基金,去年刚刚成立,现在主要看的方向还是以互联网和科技为主,包括企业服务、人工智能,主要关注 A 轮、B 轮项目。团队主要在上海,人工智能现在是云久资本的一大块。

还有,源星资本在2016年成立,目前管理规模达 30 亿元,主要投资方向是两大领域,一是智能技术,一是大健康。源星资本副总裁毛振桦表示,他们并不简单地把智能技术定义为人工智能,更多地是把人工智能里的很多技术拆分出来,比如控制技术、交互技术、显示技术、识别技术等,把这些技术拆分出来横切各个领域,来寻找投资机会。源星目前在技术领域的投资主线分为两块,一块是通过这些智能技术助力军民融合,另外一块是通过智能技术助力国产化。

诸如此类,各种以家族为背景的家族办公室或者投资机构不胜枚举。虽然AI市场很火,但也有投资机构担心“AI+”的投资存在一定的泡沫。不乏投资人表示,很多创业团队在商业计划书中都谈“AI+”的概念,但是都不受认可。不过,在双湖资本看来,他们比较看好AI在垂直领域的应用,“结合点”非常高。“AI领域学习平台很高,创业平台也很高,我们看中的是真正技术很强的背景,同时也很有耐心的技术团队。流利说这个团队,过去五年他们一直扎扎实实的做自己的产品,收集足够的语言数据。我们非常看好这个团队。”

 

中美人工智能项目投哪边的

 

很多家族办公室和创投机构都在美国和中国看过很多人工智能项目,也投过人工智能项目。到底是投美国的呢?还是投中国的?美国和中国的人工智能项目相比,有什么特别显著的特点?在对它们进行判断、估值时有什么区别?

源星资本副总裁毛振桦认为,要理清投资中美AI项目的差异,要从资本角度看,其实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在影响着创业团队。第一,投资机构本身,投资机构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人工智能产业的估值体系的建立。毛振桦认为,投互联网也好,包括当年投 O2O ,不管成不成功,至少是有估值逻辑的,传统行业用 PE ,互联网行业用规模,O2O 行业用交易流水,这些都有估值的参照体系。

在人工智能行业,可能在天使轮时还可以讲人才背景,在A轮,讲技术特点,但是再往后以什么作为它的估值标准,其实没有参照系,这时我们很难判断它到底是贵还是便宜,这时我们投资一个企业就会带来难度,因为没办法作价。

第二个维度是投资人的投资人,这是中美很显著的差别,因为大部分机构的钱都是募集来的投资人的钱,中国本土的投资人大多不够成熟,而且受房地产、股票市场的影响,投资心态比较重,比较难忍受长周期的投资,不像美国有很多来自大学的基金或者一些公益基金,他们的投资成熟度和投资的忍耐度以及容错能力比较强,会直接影响投资机构的很多行为。

第三个维度是资本市场的退出通道,因为投资机构最终目标还是赚钱,赚钱就要退出,退出就面临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退出,中国企业天然是看盈利指标,而美国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要求。在这方面我感同身受,比如我现在管着深之蓝,这时候我不得不跟他说,你们一定要做商业,你们要落地,不能再谈概念、产品、技术。但是对外国的很多企业的商业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他们在技术研发到商业转化的过程中会比较从容,比较少有外部推动他们的压力,不至于让他们的动作变形,可能他们的产品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时,他们就不会那么考虑。但是在国内,不管现在成不成熟,先到市场上跑一圈,把商业的环境跑通再说,慢慢打磨产品,这样两边在经营过程中,很多心态、动作都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人工智能领域会有独角兽产生吗

 

过去几年美国硅谷有一批人工智能和技术企业被科技巨头、产业巨头并购的案例,很多家族办公室和机构投资者关心的是:并购是否仍是人工智能公司的退出途径,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没有可能成长出一家或者几家类似谷歌或者facebook 这样的独角兽?

云九资本董事总经理邱谆表示,之前人工智能还处在一个高速积累的过程,巨头很多时候为了买一个基础的技术,或者买一个团队,会愿意跳进去,其实 DeepMind 最开始就是一个会下棋的程序,所以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更多还是赌 IPO 这一块。

邱谆强调,AI应该是一个垂直的应用,应该是落地的,而不只是单纯的纯算法平台,比如与医疗或者金融相关,或者现在在风口上的自动驾驶,都是比较清晰的应用。但是大家都还在摸索,没有哪一家说已经找准了一个杀手级的应用。

“谷歌和facebook,其实是在互联网时期出现的巨头,互联网发展到这个阶段,技术上已经到了一个平台期,所以在社交和搜索这两个应用上诞生出巨头,刚开始它们也没有那么大,上市以后越做越大,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觉得人工智能在未来几年内就有可能诞生巨头,比如自动驾驶领域,百度、谷歌,也有可能是其它自动驾驶公司。现在行业格局还没有完全固定,百度也公布了它的阿波罗计划,但是未来格局是不是像它计划的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初创公司还有很大的机会,只要做出来了,整个出行行业就被完全颠覆了,所以这至少是一个上千亿美元的事情。”邱谆乐观地表示。

 

本文部分内容采写自第二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17)的分论坛之一“AI创投”专场 速记

版权所属:家族办公室 - Family Office Tim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ott.top/archives/5957/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的头像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